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0025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研究摘要: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四川。一批留学归來、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了四川地区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者。他们把学校、报刊和社会团体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系统科学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形成了一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骨干群体。成都是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传播的核心地区,成都高等师范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一个有力阵地,王右木、吴玉章等人是其中的灵魂人物,四川党团组织的成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传播的最为丰硕的成果。马克思主
2、义在四川的传播改变了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推动了四川人民革命热情的高涨,四川党团组织建立之后,使得四川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发展更加迅速,进而推动了四川革命形势乃至全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关键词:四川;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变革,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探索救国救民的有识之士提供了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后起之秀,为中国社会旨在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一大批有识之士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指导,在“五四运动”之后,更是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四川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潮的影响,开始
3、有组织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更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四川的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党团组织,领导四川人民进行革命实践和探索,有力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形势的发展,与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热潮相形益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四川的传播要始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相当规模,取得相当成果,因为这个时期四川党团组织成立,开始有组织的系统的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并且直接带领四川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因此四川党团组织建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的相关研究很有必要。一、马克思主义在四
4、川传播的条件新式知识分子以成都为中心聚集,并且辐射四川各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人才基础、储备了骨干力量。20世纪2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迅速并不是偶然的,20世纪初以来一直有先进的报刊就已经介绍过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但是由于四川由于地理位置的闭塞性,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一般相对的滞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获得广泛的成果并取得相当成就是在20年代初,受到苏俄十月革命胜利的刺激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强烈影响,一大批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赴四川开展革命斗争,成为了宣传的主力,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人才基础。四川人民长期以来反帝反
5、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近代以來四川的社会形势也风起云涌,20世纪初四川人民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20年代以来持续三年的抵制日货的斗争、反对军阀割据专制统治的四川自治运动、争取教育经费独立运动等,四川人民自身在不断进行救国救民的实践探索。这些斗争都锻炼了人们,培养了人民的革命意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日后革命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二、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传播的主体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在四川传播的主力军。四川
6、由于地处西隅,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尤其是近代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环境之下,先进思想的传播往往会比较滞后。但是大批川籍知识分子出国留学为四川社会的发展和新思潮的发展带來了新的气象,尤其是新文化运动整个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背景之下,民主和科学潮流在四川也迅速传播开来。屮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主耍是从邻近的日本、苏俄和欧洲输入的,这与川籍青年学牛的留学路径是吻合的。大批川籍青年东渡口木、远赴欧洲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科技文化,这批知识分子在国外受到同时代国际社会马克思主义学者有关社会主义研究的强烈影响,思想发生转变,接受了马
7、克思主义思想,同吋也结识了大批拥护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批留学青年,具备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回到四川之后,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四川的革命实践,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更是在20年代初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团组织和党组织,为四川的革命运动和人民的思想解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留学日本回川的王右木最早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最早的革命实践者目前学界对于王右木的研究已经很详细了,王右木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四川早期系统的传播以及四川党团组织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共识,他无疑是四川
8、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有学者考证,王右木是中共二大十三个代表之一。1914-1918隹留日期间,他接触到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受到了日本本土马克思主义学者思想的影响,结识了李达、施存统等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渐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