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

ID:28399994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上传者:U-991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_第1页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_第2页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_第3页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_第4页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论文--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专题“何来何去■中国道路”试析中国道路的内涵,发展及意义摘要:本文系《中国马克思与当代》课程论文,本人选取了较为感兴趣的XXX老师的“何来何去一中国道路“专题,试从中国道路的内涵,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道路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关键词:中国道路;内涵;发展;意义;研究生教育1.中国道路的内涵“中国道路”的全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具体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⑴中国道路经过长期的发展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说,中国道路有着这样的三层内涵:一是其历史内涵,二是其理论内涵,三是其实践内涵[2】。就中国道路的历史内涵来说,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成果。中国道路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立在中 国国情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成果。就中国道路的理论内涵来说,中国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产生的,是制度化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路探索的成果都要通过制度进行确立和完善,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作为保障,中国道路的探索就可能会走弯路。因此,只有把道路探索的成果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下来,道路的探索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结果。可以说,中国道路始终是围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道路创新。我国沿着中国道路所取得的发展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坚定了中国的道路自信。同时,中国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所展开的两个层面。中国道路属于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理论层面,两者之间相互联系,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条件。一是坚持走中国道路,就需要不断积累新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总结就会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内容;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需要加强对中国道路的指导,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道路化。总之,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运用的实践手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中国道路开辟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再者,中国道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积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探索的文化根基。无论是中国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回避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中国道路的选择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在立足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道路。就中国道路的实践内涵来说,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说,中国道路的实践内涵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相一致的,只有走中国道路,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中国道路是实现五大建设的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党的执政兴国道路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变化,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看,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主义五大建设的过程。中国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按照“五大建设”的基本布局全面推进,最终实现“四大发展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1.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必须要明白,中国道路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中不断奋斗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在历史的新时期中坚持改革开放,领导人民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⑶。中国道路是党在90多年的历史中开辟的是党90多年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中逐渐确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确定了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前途⑷。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和前途,党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中国道路开始于社会主义革命之中。如何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共产党面临的第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1953至1956年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中国道路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共产党面临的第三个重大历史课题。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由此成功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发展成熟于社会主义改革之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是党面临的第四个重大历史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继承、发展了这条道路,将其成功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科学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这条道路继续推向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将这条道路定义为“中国道路”,在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也预示着我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后来的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开辟都始终没有离开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从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到从理论上逐渐形成中国道路的历史飞跃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始终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⑸因此,不论中国道路怎么发展,都要更好地做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中国道路的意义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三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走过了西方二百多年的发展路程,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成功性⑹。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历经艰辛才探索到的行之有效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 族面临“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等等,都未能使得旧中国摆脱被压迫和欺凌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真正探索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各方面成绩,越来越使中国人民清晰地看到了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现实性。中国道路的成功还有及其深远的世界意义⑺。中国道路的成功,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主导世界发展道路的格局,使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加丰富、更具多样性。中国道路以和平发展为重要特征,摆脱了西方“国强必霸”的传统大国崛起模式的窠臼,是一种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模式。中国道路是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率先探索的成功发展之路,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中国道路创造性地实践了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解决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关于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时代难题【8】,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的新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⑵李健.“中国道路”的全面内涵及其经验总结[J].社会主义研究,2015(1).⑶包心鉴.中国道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J].杭州:党政刊,2016(11):30-31.[4]任志江,孙明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与历史启示[J].人民论坛,2015(32):175-177.[5]习近平:《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4/02/c_133231351.htm,2014年4月2日).[6]张有奎.中国道路的内涵、基础与意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2014,06:60-64.[7]许江,王明生.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5303):22-30.[8]蒋跃波.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国外影响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