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92853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谈体育教育中学生的情绪智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体育教育中学生的情绪智力河南省郑州市第68中学付建成〔摘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以及《学记》中所指的“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育思想,都含了鲜明的情感特征。其中“愤”(心求通而未达),“悱”(口欲言而未能)实质上就是一种情绪或情感状态。现代研究者认为:人的成功有20%依赖于智商(即理性认识能力),还有80%与人所处的社会阶层,运气以及在几百年前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大脑神经通路等有直接关系。其中这些因素的绝大部分都具有情绪或情感性,被
2、统称为情绪智力,因而情绪智力对人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体育运动的直观性,可感知性木身己亦带有情感色彩。木文要探讨的就是情绪智力与中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牛.的情绪智力并使其产生迁移。(关键词)情绪智力培养体育教学1情绪智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1通过促进智力的实现与发挥来影响学习。情绪和情感对认知活动(学习)具有驱动作用。情绪与内驱力和学习动机有密切的关系,情绪可以使内驱力放大,学习动机增强,从而推动认识活动的进行。情绪或情感甚致可以在内驱力缺乏时,也有足够的
3、力量来驱策行动,如认识兴趣、爱好等。1.2通过控制某些不良的主观因素来影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智力外,还有一些不良的主观因素,例如情绪,不良兴趣,薄弱意志,不良习惯等都会妨碍学习的有效进行。如果情绪智力因素得到锻炼与提高,就能对那些不良的主观因素加以控制与调节,从而促使教学过程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1.3通过克服种种客观条件的消极限制来影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某些不良的主观因素妨碍学习外,还会有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条件,如教室、设备、班级集体、教师水平、家庭状况、学习方法等的不够标准,不合要求
4、,甚至异常恶劣,都必然要降低学的效果,影响教学质量。2中学体育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良好吋机现代教育要求的是全面素质的教育。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的发展。中学体育教学的0的是培养四化建设的接班人,在传授“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使学生不只在身体上得到健康发展,在心理方面也都得到健康发展。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具奋直观性、可感知性、感染性强等特点。而且体育运动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某些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例如通过跳高、跨栏培养勇敢精神,通过长跑培养吃苦耐劳的
5、品质,在体育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和献身精神等。一旦这些精神品质迁移到学生的人格系统中,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生存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3关于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一些方法3.1培养学A)动机。作为体育教师要从体育教学上帮助学生产生纯希望动机。上体育课吋,教不要随便地给学生提出要求,而是要根据情况而定,或者让学生自己定出标准。例如,在掷实心球教学中,在开始吋询问学生自己能投多远,如果学生说能投掷8米,第一次试投只有7.9米,这吋学生就会不自学地产生害怕失败的消极心理,教师如何帮
6、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就是关键所在。那么教师第二次给予这个学生所订的标准则应是8.4米,这个新0标包含这样一个信息:在教师心B中学生的这次失败只是偶然,他一定会做到更好。这是一种隐性的鼓励,有助于培养这个学生的纯进动机,鼓舞他克服消极的心理。如果教师还让这个学生投掷同样的成绩(8米)那是不当的,因为那样会使学生产生求稳的心理,不利于进取动机的培养。通常情况下,学生克服了极的心理,一般都可以达到自己的原定0标,甚至奋所超越学生成功之后,教师应及吋理性地帮助其总结:0标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就
7、在于受到挫折吋要克服害怕失败的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3.2培养兴趣。兴趣同动机一样,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兴趣可以在需要、愿望、情感的基础上产生。在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形成一般都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4兴趣更加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以补智能的不足。体育学科是以身体语言为主的特殊学科,比较容易培养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首先令项0有趣,引起学生乐意去练习,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建立学生的志趣。例如篮球运动引起某学生的兴趣,非常乐意练习,在有系统的艰苦
8、训练后,他有了一定的水平和比赛成缋。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指导他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理想,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B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对所有的体育锻炼项0感兴趣,如果连兴趣都没有,志趣就无从谈起了。3.3情感教育。人是带冇丰富的感情色彩的。过去的教育没冇把学生真正摆在“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师生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力量。使学:>J流于机械、被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能沟通,反而形成了情感减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力。在个别敏感的学生身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