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92102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试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赵永胜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730726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为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会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比如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段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这是一种八股式的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现象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应当纠正。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宄,总结出了培养学生作文中创新思维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一、引导学生确定新的立意文章的立意,直接关系着文章主题的体现。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见解,是好文章必
2、须只备的基木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避免人云亦云,鼓励他们独辟蹊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来立意阐述,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关系,传统的理解总是要宽恕、原谅失败,认为一次胜利往往孕育和根植于几次、几十次的失败中,即失败是成功之母。久而久之,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此来心安理得地对待失败,安慰自己和他人。但细细推敲就不难察觉,失败终宄是失败,它是成功的对立面,会对事业带来损失,同成功有着质的区别,而要完成这种质的转化,乂决非失败这个子系数的增加所能办到的。这样的思维就可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一一《少一次失败,少一些损失》,
3、避免了老调重弹,形成了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新意,委实值得赞赏。“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有个学生通过某位教师在电视台招聘编辑时犹豫不决,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良机这件事,提出了“亡羊补牢,为时己晚”的观点,因为机遇是难得的,对某个人而言,类似的机遇实在难逢,其见解虽不甚严密和全面,立意却打破了传统的朿缚,颇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二、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上发现新材料0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组织选择材料吋会抄袭沿用一些人们常用的老材料,唯恐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的材料影响力不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作文题0—出现,学生惯性地
4、从各种资料中去找材料,而忽视自己身边的一些材料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注重鼓励学生留意观察,让学生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和生活中的闪光点,再认真分析这些闪光的东西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就使学生养成了一种观察生活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善于思考生活,善于创新使用别人不曾使用过的新鲜材料。三、引导学生在拓展和延伸课本的基础上创新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已经成为一种吋尚,在作文教学中,也应经常贯彻此原则。《语文标准解读》中指出:“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也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关。”作文教学中,以课本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
5、伸,不仅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而II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拓展和延伸应立足在课本上,突破文本,这样才不致于天马行空。以课本为基础,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学生的写作便得到了一次锻炼,思维便得到了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会又一次破土而出。特级教师王占祥曾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魏书生说:“改写、扩写、续写、听写也是给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拓展延伸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要求、材料等因素,采用读后感、缩写、扩写、改写等方式。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构思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开头
6、结尾以及段落层次的安排方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着力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构思,训练学生用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内容。笔者鼓励学生在完成材料的取舍之后,独立自主地确定如何开头和结尾、如何安排过渡和照应、怎样确定段落和层次、怎样考虑详写和略写,对学生在构思中的创新和突破,及吋给予肯定和鼓励。五、培养学生独立体验的自信心生活中很少有雷同的现象,学生对某一事物的体验和感受也应该很少雷同。但不少教师喜欢让学生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观察生活,不去调动学生对生活的自我感受,致使学生作文中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千篇一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注意培养学生独立
7、体验生活的自信心。对于同一事物,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眼光、不一样的态度去观察、去体验,引导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笔者及时给予评点、肯定、表扬。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体验生活的自信心。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方法作文中设置悬念、开门见山、层层铺垫、虚实相生等等都是表现方法问题。但在具体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中该使用什么方法,不应该冇固定的程式,学生更不应该只停留在对课文或范文的模仿阶段。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当中,特别重视鼓励学生在方法上灵活使用、自由组合,让学生依照各自的想法创造性地安排方法,力求使学生在方法的运用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