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

ID:28388758

大小:5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_第1页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_第2页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初探张敬萍(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056000)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改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宄”问题的研究,能使初中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通过分析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不仅反思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还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

2、反思,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益。在“如何提高有效性”的问题上,我做了一些实践和探宄。一、优化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语文教材采取的是“选文”的编写方式,无非是例子而己。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对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一是要紧扣教材的“语文味”,二是要倾听学生、掌握学情。在加工改造教材的过程中,要摆脱习惯性思维,探索教师、教材、学生多种矛盾运动、发展、联系的可能性,摆脱思维单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处理教材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按照《教学大

3、纲》的规定,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常常习惯将文、道两方面并列。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点或许有很多,教学中态度教师不可能面面倶到,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若将这三者有机地综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复述、概括、背诵等,就能较好地实现教学0标。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背诵全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状物类文章写作可借鉴的范本。教学时从三个维度可以列出三四个或更多的教学0标,而我重点选择了“给课文描绘的

4、五幅画面命名并分别概括其特征”这一B标。从达标过程来看,虽然学生很快就能给五幅画面命名,但概括其特征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字材料进行概括和推敲,这就使学生的求知意识和阅读兴趣趋向了一致。既要对画面概括得名副其实,又要将特点表述得准确巧妙,这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深入思考。这吋教师再点拨两个小目标:①画出文中描写性的词语;②根据各段中的修辞句概括出画面的特征。学生就很容易完成中心0标。三、注重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1.朗读、概述法。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语言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朗读是思想和情感的发声。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很难体会到苏思想和情

5、感的力度与层次,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表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如果能反复朗读,琅琅上U,那么书本上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灵动起来,语言也才真正能鲜活起来。阅读教学的读,有着丰富的形式,除了诵读,还有默读、范读、跟读、齐读、跳读、分角色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根据具体的0的进行适当方式的读,并在读后配以概述,学生能快而准确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如《鹤群翔空》一文,教师有意识地引读,让学生跟读5〜6段、11〜12段、16〜18段、24〜26段,然后概述,“鹤群翔空之壮丽”一一“鹤鹰搏击之壮烈”一一“救助伤鹤之壮美”就水到渠成了。2.读写结合法。即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或仿写、或扩写、或续写

6、等,实现读写迁移,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如《鹤群翔空》这篇文章,有众多的叠词和近义词组、整齐的四字词语、描写抒情的美句和写鹤的妙喻,学生完成自读积累后,再做续写练笔:“伤鹤救定之后的命运如何?如果因伤致命,鹤群将举行怎样的&

7、SqU0;葬礼’?那场面将是何等悲壮?伤鹤的康复当然离不开伙伴们的精心呵护,.其间又充满了多少温馨?”这样,读写迁移,充实了课堂阅读的效果。1.问题引导法。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是阅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是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最佳方式。新课起始,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精心设计能提挈全文的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主旨方面,

8、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要点。例如,教学《背影》,直入新课,出示有联系的三个问题:①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四次出现了“背影”一词,这四个“背影”各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②文中的四个“背影”同题目中的“背影”有什么联系?③用“背影”贯穿全文对表现主题冇什么作用?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线索、内容和主题,蕴含了文章“特征一一人物一一父子情深”的结构思路,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起着引导、定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