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88717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语文学习的源泉──自主、合作、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学习的源泉——自主、合作、探宄四川省武胜县鼓匠初中638400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实施以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一种与往不同的教学意识突现出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的舒展。新课标思想指导下,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
2、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自主合作探宄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自主合作探宄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牛.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
3、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伙伴之间有集体读的,有互教互学的,有集体表演的,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划一的要求面面俱到地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二、合作探究,尽情交流“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上一般多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学生之间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
4、。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A)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吋间和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积累知识和方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语文学提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就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方式。我认为要想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控制教师讲授吋间,以学生为本、为主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5、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吋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0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而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吋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冇三分之二的吋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时间优
6、化降低了教学强度,但是对学生学W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教学的最终S的。因此,教学的综合实力不仅未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2.唤醒学生自主意识,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这一过程的良好开端。如上七年级语文(上)《春》吋,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rSqU0;,为什么&lsqU0;红&rSqU0;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
7、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1.“变学为思”,一个“思”字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挑战教材和教师,提高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本领。从而使教师的“教”不仅能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会渔,而且能授人更好地渔。
8、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叶澜教授说得好:“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奋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