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87770
大小:7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干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安徽滁州239001)【摘要】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前、中、后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48例,通过造影前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和常规准备,造影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影后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和潜在风险的干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造影效果良好,仅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造影前充分的准备,造影中密切的观察,造影后有效的指导,可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关键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护理干预;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105-02焚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随着血液循环到眼内血管时发出荧光,利用装有特殊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记录眼底血管动态变化的技术[1-2]。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眼底疾病的明确诊断、前后检查和对照、激光方案治疗的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2]。患者由于对造影缺乏了解、扩瞳造成不适、造影剂可能发生不良反
3、应、造影后皮肤、粘膜、泪液、汗液和尿液变成黄色等而产生恐惧、焦虑,为保证检查顺利进行,我科对患者造影检查的前、中、后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4月30日在我科住院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患者48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33〜84岁,视网膜静脉阻塞1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苏他眼部病变21例。1.2造影材料及方法造影材料:采用Canon生产的CF-60UVi眼底照相机拍摄,造影剂为美国爱尔康生产的荧光素钠注射液(又名历设得),规格为5ml:500mgy方法:取患者右侧(因打印
4、机在左侧,操作不方便)肘正中静脉用7号静脉输液针头穿刺,确认针头在静脉里后0.9%生理盐水维持,抽10%荧光素钠0.1ml加生理盐水5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3],观察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将荧光素钠4ml于3秒内快速注射完毕,同吋拍摄记录患者眼底血管情况,15分钟结束。1.3造影剂不良反应判断标准[4]①正常:注射药物后患者无不适症状。②轻度:表现为恶心、呕吐、轻微的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几秒至几分钟。③中度: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昏厥和静脉炎。④重度:必须引起医生的重视,因为它们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主要表现为休克、低血压、血管性虚脱、呼吸停止以及急性肺水肿
5、,甚至死亡。1.护理干预2.1造影前2.1.1心理干预向患者解释造影的0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砬,要求必须有家属陪伴,既可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又减少医护人员的风险隐患。造影前带患者熟悉暗室环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2.1.2饮食干预检查前合理进食,勿吃得太饱,以免因造影剂不良反应而发生呕吐,也不能大量饮水,以免检查过程中有小便,更不能空腹,以免因血糖低而发生过敏反应,应进食清谈易消化饮食。2.1.3常规准备①患者神志清楚,奋自主行为能力,能签署检查冋意书。②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12mmol八,血压<160/80mmHg,心电图正常。③询问过敏史
6、,青霉素过敏、过敏体质、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宜行造影[1,5]。④扩瞳用复方托毗卡胺滴眼液扩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瞳孔不易散大,砬提前散瞳或根据病情加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混合液扩瞳,告知患者及家属瞳孔散大后视物模糊和畏光,此吋不能开车和在外走动,以免发生意外,5〜6小吋后可恢复正常。⑤准备1000ml左右饮用水,造影结束后饮用,注意水温,冬季40〜50度,夏季20〜30度。⑥造影室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暂空床一张,氧气和吸引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抢救。⑦造影前教会患者掌握固视灯的方法:提前10分钟让患者进入暗室,指导患者下颂置于托加
7、上,额部紧贴支架按要求练习眼球向上、下、左、右各方转动,并固视视标红色光源,直到患者能够掌握固视方法为止。⑧青光眼患者禁止做造影检查,眼压高于20mmHg也不做造影,防止诱发青光眼。2.2造影中的护理干预调整座椅高度,让患者下颌正好放在托架上,固定头部,建立静脉通道后将患者臂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保证造影剂快速到达靶器官。若皮试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胸闷等不适疲立即停止造影检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注射吋间较短,准备注射和结束吋都要报告医生,以便医生更好地把握吋机拍摄。注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倾听患者的主诉,及吋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
8、的不适。有2例患者出现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