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97147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闫晓玲王淑莲柴玉萍(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甘肃高台734300)【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37-01【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8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木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利用能发山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血管内,
2、循环至眼底血管,经过连续的蓝色激发光源照射后/吏循环至眼内的荧光钠被激发出黄绿色荧光,同时应用装有特殊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及时拍摄并观察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是当前眼科诊断眼底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2011〜2012年我科共为189例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我院眼科门诊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89例,其中男96例,女93例,年龄21—76岁。1.2方法选用福州福达FVC-50眼底荧光造影机,造影剂为广州明兴制药厂生产的20%荧光素钠3ml,用0.1%荧光素钠稀释液5ml行肘静脉注射,观察3—5分钟,无过敏
3、反应可行FFA。将剩余20%荧光素钠3—5秒内注射完毕,并进行造影拍摄。2、护理配合2.1造影前的准备(1)造影检查前,仔细询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肝肾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史。如血压≥160/90mmHg需降压治疗,符合要求后方能造影,过敏体质者慎用。家属要在荧光血管造影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护士要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2)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荧光造影的意义及检查过程中的配合,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嘱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3)散瞳常用复方托毗卡胺滴眼液滴双眼3〜4次,每次1〜2滴,每5min滴1次,滴眼后嘱患者闭0休息,观察瞳孔散大至8mm左右方可检査。(
4、4)准备好各种急救用品如1:1000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非那根、阿拉明等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械,以防万一。2.2造影中的配合(1)营造舒适的造影环境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心情放松,集中精力的配合检査十分重要。(2)体位摆放检查时患者取坐位,调整机器及座位高低,使患者舒适地将下颏放于支架上,前额紧贴上支架板。将患者头部固定,双眼睁大固视红色指示灯,以固定眼球。(3)眼晴固视眼底血管造影时对眼底连续多像限、多角度拍片。注射造影剂前耐心指导患者,训练眼球随指令转动如向上、下、左、右等方向转动,并保持固视2〜3s。(4)静脉注药注射药物前先拍眼底彩照及素片2张,用于对照以及测知
5、眼底照相机滤片的质量,同吋也可检查眼内奋无自发荧光物。取肘正中静脉,穿刺后,缓慢推注0.1%荧光素钠稀释液5ml,观察3〜5min患者无异常不适,按体重10〜15mg/kg,再取20%荧光素钠,待医生将镜头对准瞳孔后,计吋,快速推注,3〜5秒内推注完毕。拔针后局部按压至少5min,以防苏出血或药液外渗。注射后8s左右,由医生用照相机连续拍摄,开始每秒钟拍摄1张连续拍10s,以后在30min内适当间隔拍摄。2.3造影后护理交待事项检査完毕后,让患者休总观察30min,如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并告知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发黄,甚至视物有异色感均属正常现象。嘱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从尿液排出
6、。造影后瞳孔散大需4〜6h后恢复,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现象,嘱其不必紧张,不要直视阳光,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讨论荧光素钠为黄红色粉剂,无毒性,应防止外渗,注射部位外渗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也可能导致局部血栓形成[1],一旦药液不慎渗漏24h内局部冷敷,24h后改为热敷。若局部红肿明显伴疼痛可行理疗,以促进药物吸收,防止静脉炎或皮下组织坏死。因此注射时必须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才推注药液,防止药液外漏。目前FFA作为眼底病诊断和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2],对眼底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冇重要意义。眼底血管造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在造影前充
7、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造影中,正常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7〜15s,拍摄眼底像吋需连拍,根据不同吋段,重点拍下冇病变的部位。因此,医护之间的协调配合,医患之间的配合,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3】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都是完成此项检查的重要保障,并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2.[2】惠延年.眼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