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

ID:28387621

大小:714.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2-09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_第1页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_第2页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_第3页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_第4页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德育—环翠特色德育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系列连载】(三)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是教育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根据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德育目标,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方法对学校和教师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所进行的教育评价活动。环翠区中小学实行“把成功和幸福带给每个学生”的宽松动态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四个原则: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原则,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估与动态量化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五级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班级

2、的评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学校采取定性评估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每学期静态定性评估每个个体德育的信度和效度,并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量化打分对班级和学生个体跟踪考核;评价结果实施“爱心评价”,对每个评价对象给予“宽松式、动态式、发展性”评价。德育评价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着关键作用。1、构建德育评价体系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总目标相一致,要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3、、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相一致。方向性原则还要求构建的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把评价对象的德育活动引导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方向性原则是首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原则。(2)科学性原则.---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基础就是科学性。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按客观的规律办事,防止主观臆断;第二,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要符合德育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要科学、全面,防止片面性。要在周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去构建,防止盲目性、随意性;第三,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必须

4、具有整体完备性,要把握德育工作的全局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层次分明、要求明确、反映学校德育配制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第四,科学的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指标、权系数,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评价信息,这是评价科学化的重要保证。(3)整体性原则。德育评价的整体性包括:从评价对象而言,要构建对学校、班级、学生德育评价的诸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应构建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它能反映符和青少年特点、时代发展进步的趋势与要求,能更好的引导青少年的发展方向,能更好的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4)可

5、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必须切实可行。一是要尽量精简、减少指标的数量。指标过多、纷繁复杂就难以操作,失去了可行性。但也不是越少越好,指标过少,难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失去了科学性。二是要提高德育评价指标的区分力。构建德育评价指标要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一蹴而就。三是要求评估标准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条文;评估的手段方法应简便易行,为绝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5)全面发展评价与个性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具有无限未完成性的学生的评价既要充分、

6、全面,又要肯定个性、差异性;既要准确了解学生道德素质的原有基础、现有水平,又要指导发展趋势;既要横着比较个体间的差距,又要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照的现在和过去的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发现优势,放大优势。(6)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基础评价是对原有对象的评价基础的评价,包括思想意识、认识水平、行为规范、学习目的、个人关系等等,实际上是这个评价对象已达到德育指标的底线。评价既是尺码,是对评价对象做出阶段性的检验,但评价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是为了有助于对评价对象的发展

7、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最优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把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在掌握其原有德育水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评价,判断其对德育指标的认识是提高了还是后退了,其实践行为是距离德育指标要求更近了还是更远了。这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把评价结果与学生主体发展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发展。结果具有相对性,同时也具有可变性。并且可变性不一定体现在上进上,也可能是下滑的。因此,对有些德育指标可用较为模糊的语言性描述做出评价,例如:“略有进步”“进步”“进步快”“很好”“较好”“一般”“还不够要求”等等。(7)客观性与鼓励

8、性相结合的原则客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