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

ID:2674104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_第1页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_第2页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_第3页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_第4页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出德育有效性,构建有效德育 《爱弥儿》中有一段话: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状态。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日常的学校德育过程中,我们如何真正把孩子看作孩子?如何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效德育手段?如何突出德育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教育对象,是进行有效德育的前提  在传统德育过程中,我们会足够地关注德育活动的目的、内容、环节,甚至周到到某些细节,但我们往往忽视教育的对象,将德育目标理想化,远离学生的实际。把人类追求

2、的终极目标作为小学生的教育内容,把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内容,这种背离学生实际的德育倒置现象,正是我们长期以来忽略了教育对象的结果。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备怎样的特征,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  1.学生是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获得尊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  2.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我们应该理解不足、适度宽容,寻找教育的机会,给予学生发展足够的空间。  3.学生的发展是有个别差异性的。我们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  4.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我们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对每个学生充满期待。  5.学生就是学生

3、。他们有属于他们年龄特征的话语和思维,需要我们来帮助他们认识生活和社会,并与之共同成长。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德育的基础  青少年处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期,带有明显的叛逆倾向。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并不乐意接受教师居高临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许多教师追求我教你学、我训你听、我管你服的教育格局,目的在于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其结果往往是畏而不敬。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在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1.构建班级发展的共同愿景。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通过制定班级目标、

4、班级制度等来达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的发展愿景不是班主任或个别学生的愿望,它应体现全体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共同想法,教师在规划班级发展愿景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让班级制度、班级公约等内容的制定成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凝聚班级向心力的德育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扮演策划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2.搭建对话合作的师生平台。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起沟通、交流、合作的互动模式。教师不能一味地说教、训斥,动辄寻找家长的帮助,这样的教育会失去学生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教师要带着关爱与宽容,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善于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对话方式,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在合

5、作中让学生感受到成长。  三、从细、从实、从真,是进行有效德育的抓手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塑造人的品德要从基本的行为入手,它应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培养方式。  许多学校都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绿色文明教育、各类安全教育种类可谓繁多,形式可谓多样,但收效甚少。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大型活动的教育功能,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学校的每项活动都具有特定的德育内涵。比如,做操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质量意识、自控能力、纠错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考试能培养学生学习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

6、品质可见,把学校常规的活动做细、做实、做真,才是进行有效德育的最好抓手。  四、从理解走向行动,是进行有效德育的目标  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行动,人只有在行动中才会真正成长。德育的体现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德育的本质也就应最终指向行动。明代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说过:真知之所以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之。可见,学校德育目标的落实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学校,而应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我们在现今的教育中经常能听见5+2=0的说法。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往往将其归结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但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缺

7、乏延伸的学校教育,是否能真正经得起考验呢?我们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内容是否面向了社会,面向了生活?  有效德育应重视行动,重视延伸,有效德育更应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德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应融教学、教育、生活为一体,从书本上来,从课堂上来,从生活中来,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  五、自我教育,是进行有效德育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至外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结果。我们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