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

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

ID:28371558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_第1页
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_第2页
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附子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与对策贾耀红(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0306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414-02【摘要】从毒理与临床表现、中毒原因、中毒引发的急诊思考三方面、指出附子中毒主要与超量应用、炮制不规范、煎煮时间短、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等原因有关,作为急诊医师要正确识别及鉴别,防止片面思考导致误诊漏诊。【关键词】附子/毒性中毒原因急诊识别与对策附子为毛萇科植物乌头的旁牛块根。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的功效。主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踐蹙拘

2、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休克、心脏病、肾病、关节痛、肿瘤等的治疗。由于附子有毒性,临床不乏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木文从附子的毒性反应,中毒原因及急诊医师如何识别附子中毒,避免误诊漏诊方面给以阐述以引起急诊医师的重视。1附子的毒性反应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类牛物碱,它们既是附子的药效成分,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2・3]。乌头类生物碱尤其是双酯二话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的毒性大(口服双酯类牛物碱3-4mg即可致人死亡)[4]。附子的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机制是附子牛物碱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⑸,首先兴奋感觉神经末梢、横纹肌和心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3、,继而发生对上述各部分的抑制与麻痹作用。附子中毒临床症状多为口舌及肢体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咽喉、食管、胃均有烧灼感,烦躁不安,心慌,心悸,呆滞,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体征主要表现为流涎,脉搏减慢,如同大醉,皮肤苍白,瞠孔略大,对光反射迟钝,膝反射迟钝,呼吸急促,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肢体湿冷,眼睑颤动,心律不齐,有期前收缩。最为突出的体征为心律失常,主要改变为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心脏骤停死亡2中毒的原因分析2.1剂量:超量使用是引起附子中毒的最常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制附子剂量应在15g以内,有人分析国内因服用乌头类药物引起中毒者700余例中毒主要原因

4、是用量过大[6]。2.2煎煮:附子药效、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是双酯二菇生物碱,具有强烈毒性,其性质不稳定易水解。实验表明[7],久煎可减缓附子的毒性,其有毒成分与LD50随水解吋间变化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即随水解吋间的增长有毒成分含量降低,毒性也随之减少。2.3炮制:生附子毒性较大,附子内服一般需要经过炮制,规定炮制方法对保存有效成分,降低毒性,增强临床使用安全性至关重要。2.4配伍:中医临床用药,多以方剂为主,而方剂的配伍可直接影响中药的毒性,配伍是否得当,关乎到有毒中药的毒性大小或中药有毒成分在体内的存在状态。2.5受体: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8],机体的功能

5、状态与毒性作用密切相关。首先毒药对机体的作用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当神经系统处于抑制、深唾或麻醉状态时,机体对毒药的敏感性降低。其次为肝肾功能不足、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因素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机体因先天禀赋差异,过敏体质或对附子的耐受性不同也可中毒。3急诊医师对附子中毒的识别与对策急性附子中毒在急诊科偶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人多急性附子中毒的首发症状是口麻、舌麻、四肢麻木,很多病人并不能提供附子中毒病史,另许多基层医师对附子中毒认识不足,很容易误诊为呼吸性碱中毒(以下简称呼碱)或情绪影响、瘡症导致。呼碱是由于呼吸频率过快、换气过度、CO2呼出过多使血H2CO3浓度减少PaCO2

6、降低导致。呼碱可使血游离钙减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手足、面部麻木、震颤、手足搐搦、肌肉痉挛。而附子中毒为附子生物碱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首先兴奋感觉神经末梢、横纹肌和心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口麻、颜面、四肢麻木,继而发生对上述各部分的抑制与麻痹作用。根据前面阐述,附子中毒最突出的体征为心律失常,主要改变为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而呼碱病人的心律失常多为窦性心动过速。所以提醒我们急诊医师遇到主诉口麻、舌麻、四肢麻木的病人,心电图提示有严重心律失常者,一定要注意追问有无口服乌头类药物史。减少漏诊、误诊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语「'是药三分毒”,我们不能因附子有毒而

7、惧用,有吋候毒性正是其疗效,用之得当,可产生立竿见影之效;但使用时应注意附子的剂量、个体差异、科学的炮制、配伍及煎煮法,并严格依据中医的辩证进行。作为急诊医师,更应该牢记附子的毒性反应及中毒原因,以便及吋识别及正确鉴别,防止片面思考,避免做出轻率决定,导致临床误诊漏诊。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91.[2]MaM,YuJExistenc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