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38142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探讨新中国宪法的不稳定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新中国宪法的不稳定因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行政管理01级唐碉云综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的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修改频繁”这四个字:除去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屮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算,单从1954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起到1999年的45年屮,我国修改宪法己达8次Z多,平均每5年多--次,如果只算1979年改革后20年的吋间,则平均每3年多一次。为什么我国的“根本大法”会被如此频繁的修改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开始从理论和社会现实两个角度去探讨新中国宪法的不稳定因素,以期能冇所卅示。㈠从理论上分析,主要有两个重要因素影响我国宪法的稳定性:1.长期以来
2、,我国各个层面上都在对宪法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这就使我国宪法在制定之前或制定的过程中,就从理论的高度上偏离了立宪的一些根本原则,这是导致我国宪法不稳定的一个前提条件。我国对宪法的错误认识很多,蔡定剑在《关于什么是宪法》(《中外法学》,2002.1)一文中就曾较为详尽而客观地阐述了对宪法认识五大误区。在此,笔者仅从对我国宪法影响最人的两种错谋观点加以说明。首先,认为宪法是政治法;其次,认为宪法是总章程。这两种观念在我国制定宪法Z初就存在,并且一直以來就是这样宣传和实施的。前一点可以从我国许多宪法教科书中窥其一•斑,例如在解释宪法概念时都非常强调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说宪法是个
3、政治法;至于第二点更是伟大的毛主席所“钦定”的了,他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②也许当初毛主席仅是打个比方,因为他还是肯定了宪法的根木法的地位的,但不知为何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却反而舍本逐末,过分夸人“总章程”的目的了。以上两种观点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认为宪法貝有政治性,这一点没错,因为宪法调节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以及政府不同机关Z间的关系,它当然不对避免的具有政治性,但把宪法的政治性过分的强调和夸大,并进而掩盖甚金摒弃宪法的最根本的属性——法律性,这样的观念是很错误的,它对我国宪法的影响也是很深远而消极
4、的,因为在它的指导下所制定出来的“宪法”仅具其名而不有其实,当然也就毋论其长期的稳定性了。2.我国立宪技术的不完善和相对滞后,也是影响我国宪法稳定的一个因素。首先,笔者从我国历部宪法木身来分析我国立宪技术存在的问题:其一,某些宪法规范存有阐述不完整的现象,例如我国现行宪法和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三部宪法一样,其财产权的保障规范仅仅由保障条款和制约条款构成,而损失损害补偿条款②;其二,宪法条例制定得过于具体,包容了许多不该由宪法规范的事务和关系,从而当社会生活屮的某些事实或具体关系发生变化时,宪法就不得不进行修改以与Z适应,因为宪法“要以事实为根据,当其调整的社会关系发工变化时
5、,宪法本身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关系而有所发展,只有这样,宪法才能保持其存在价值和发挥功能,从而不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崇高地位。”③除了上面分析我国宪法中存在的问题外,我国在立宪上还欠缺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宪法解释。众所周知,美国宪法于1787年通过,1789年生效,到现在已冇200多年的历史了,是壯界上适用时间最长的宪法,美国宪法Z所以能适应200多年來美国的各种情势变迁,这除去美国宪法规范的东西较原则、较根木外,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也是功不可没。但由于我国宪法解释体系的局限,宪法解释不对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这也是迫使我国宪法不得不因势血改的一个重要原因。㈡
6、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现实和宪政实践中,存在各种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伤害我国宪法的权威,从根本上动摇我国宪法的稳定性。1•从党和宪法的关系来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这一定位使党在理论和现实上為于宪法(虽然这不代表党员不受宪法的控制和制约),这在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很明显的体现着,我国宪法草案是由中共中央拟定后再交由全国人民代表人会讨论、通过的,这一现实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联,而且在我国的社会现实屮,这不能说是错谋或不合适的,但由于我党一方面把长期积累起來的优秀的执政、统治经验过多地或不加辨别地应用于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另一方而,乂
7、山于一直以来我国的体制的不完备或机制运行的不顺畅等因素,一些本该由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却不得不被放到宪法内來加以强调,使其上升到国家法的高度,川国家的强制力來保障其在社会生活中被贯彻和实施。正是上述原因,使得我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像党纲多过像法律,正是由于我国宪法的政策性大于法律性,使我国宪法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因为政策具有阶段性、局部性的特点,而制度则有连续性、稳定性、全局性的特点过分强调政策性调整在宪法中的体现,用政治冃标、政治任务来取代宪法H标、宪法任务,就必然会影响宪法的稳定性。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每逢党大会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