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反思倪星 付景涛Mar.2008.241~249[摘 要]公共行政学科的进步与完善需要建设性反思。始于1986年的中国大陆公共行政学教育至今已经开展了22年,对其得失进行简要的总结是建设性反思的基础。大陆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在具有体系健全、规模扩张迅速的积极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学科地位待定、人才培养取向和重点不清楚、知识层次不分明、学科体系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没有妥善解决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冲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影响大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前景。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重视对青
2、年学者和研究生的方法训练,推动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合理界定学术边界,在实践导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本土化等等。[关键词]中国大陆;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反思学科的进步与完善离不开建设性反思,作为一个具有海外背景的年轻学科,公共行政学尤其需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使命和发展现状进行建设性反思。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和快速融入全球化的关键发展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何使我国的公共行政学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知识品质的需求,使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体现国际公共行政学的进步趋势和我国的时代特色将是反思的核心[1](第
3、97页)。现有的关于公共行政研究、理论和知识发展的讨论大多数都未能顾及所涉问题的历史背景,在技术理性、专业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不同时代背景下存在着三种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即解释的、批判的和诠释的。而在公共行政学中,这三种研究模式并没有得到恰当的运用,导致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第1页)。一“学科”一词来自英文中的discipline,它的原始含义为:训导、磨炼,纪律、行为准则、规章制度、学科与科目。汉语中与discipline对应的词汇是“人文”,人文的主要含义是:理想的人、理
4、想的人性的观念,以及为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课程和科目[3](第21224页)。由于学科是对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课程、科目以及方式的整合,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理论和实践的抽象和集中。因此,对学科进行适当的建设性反思是必要的,公共行政学亦概莫能外。从1986年武汉大学重新恢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算起,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在22年的发展史中,公共行政学在实现快速发展和学科繁荣的同时也伴生了不少问题。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我国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知识来自海外、尤其是美国,但其教育模式又不能完全照搬美
5、国。随着公共行政学在我国的高歌猛进,她带给我们的困惑并没有随着她的发展而消逝,反而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以期对她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甚至起到匡正的作用。学科研究是学科教育的基础。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的反思公共行政学的成果,我们发现,学者们把精力几乎都集中到了公共行政学的知识研究、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与学科范式等方面,全然忽视了对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的反思,鲜有例外。马骏是较早反思中国大陆公共行政学教育的学者之一,他强烈主张对公共行政学教育进行反思,认为学科的进步来自于
6、不断的反思,并以美国为例阐述了对公共行政学研究做出反思将会使整个学科获益匪浅。在他看来,目前大陆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中心的“非中国化”,研究方法的“非规范化”,缺乏对真实世界的了解,缺乏指导实践的能力[4](第73274页)。应该说.---,这些正是目前大陆学者在研究公共行政学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特定时限内得到解决,将会危及公共行政学的合法地位和前途。马骏为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尤其是学科知识的发展开出的药方是以美国为鉴,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追求知识的有效积
7、累和增长。何艳玲则对10年来(199522005)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进行了评估,所采用的样本来自7份学术水准较高的期刊中的公共行政学论文。该研究的结论是,基于现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中国行政学研究有如下几点需要引起关注:缺乏学术规范自觉,无法就学术评价机制取得共识;对研究方法缺乏持续性反思,行政学知识增长缓慢;实证研究严重短缺,研究成果存在结构性失衡[5](第93页)。这一研究结论支持了马骏的观点,这种对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反思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有助于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的改善。宋斌、邓大松和
8、李和中针对设置不久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教学理念及其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反思,他们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理念有5个:全球化理念,市场化理念,实证化理念,学生本位化理念和创新化理念;认为大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管理教育中的“政学研”相结合的模式[6](第57259页)。可以认为,这篇论文对我们反思大陆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直接参考作用,其中的一些观点可以被借鉴至对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