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

ID:28313017

大小:59.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_第1页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_第2页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_第3页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_第4页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摘要:从16世纪至今,西方汉学家对明代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做了一系列的考察,本文做了大致的梳理,着重论述了当今汉学家的看法,在评介的基础上指出了问题。关键词汉学;明代经济;李约瑟难题;卜正名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1-077-02作者:王爪,湖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湖南,长沙,41005一、走出“西方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之争为什么曾经强大的东方会在近代逐步沦为西方的附属,这是个对国内外学者都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课题,在汉学界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中国

2、难题”。对于明以来中国经济状况的研究就显得意义突出。汉学研究的传统发源于欧洲,虽是以语言文字为重心,但是对中国经济也做了相当的考察。应该说16世纪到18世纪末以前,西方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评价积极。伏尔泰、魁奈、亚当?斯密等,都把中国看作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18世纪末开始转变,马嘎尔尼说屮国是“一艘老旧的头等战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黑格尔声称“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实际将欧洲置于了世界的中心。他还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木乃伊式的国家,没有发牛过变化,没有内在的动力,这样的

3、看法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国汉学的地位凸显,代表人物是费正清和列文森,他们都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出发点,认为中国是个停滞的社会,只有用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来改造屮国,才能使屮国突破传统的束缚,发生与世界同步的变化。在这种主流模式的笼罩下,明代经济被视为是僵化的,在西方强力作用下被拉入了世界体系。1970年开始了对“西方中心论”的抨击,到90年代末,世界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即使是在欧洲,以英国经验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也是非常特殊的,此时国际史学界在对中国的研究中从西方中心论滑向了中国中心论。从外部原因来看,此时国际形势和中国国

4、情都发牛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对西方领导世界的能力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优越性发生了动摇。从学术思潮来看,后现代主义、法国年鉴学派和“新史学”思潮深刻地影响到史学界。柯文提出的“中国中心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的一个体现。该理论以对“冲击一一反应”和“传统一一近代”模式的批判为基础,摒弃把中国当作接受西方社会影响和改造的“客体”,而致力于在中国发现历史,开始认识到中国历史首先应从中国社会内部来寻找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和相关因素。这一时期,汉学界在继贺凯(CharlesOs-earIlueker)>范德(EdwardL.Farmer

5、)>黄仁宇、何炳棣等老一辈学者Z后,新一代学者牟复礼(Frederickw.Mote)毕克伟(AnnWaltner)魏斐德(FrederickE.WakemanJr.)>窦德士(Johnw.Dardess)>司徒琳(LynnA.Strove)开始涌现,加拿大汉学家卜正名(TimothyBrook)就是目前明史研究活跃的一员,被誉为是当代汉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们主张“超越了旧模式上'思想上的帝国主义",“并以中国自身为基地从中国的情况出发来对待中国历史”。具体来说,1400年以后的世界并非是在西欧的资本主义所赋予的重压之下重塑的世界,

6、以往的“西方中心论”者和“中国中心论”者都没有看到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而中国正构成了世界史过程的一个“重要例外”。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综合的历史考察,提倡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结合历史研究的实践从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层次上探索历史学学科内部的一系列问题,下面就大致评述一下其研究轮廓。二、新一代汉学家的突破在学术界,“明朝统治下的屮国正失去它的自治,变成一个不是由它缔造的世界秩序的依赖者”亦是长吋间内成为定论的观点。但新一代汉学家认为明代中国在成熟的区域分工、连续的生产过程和国家对市场的控制三个条件之上已形成一个

7、广阔的市场经济,到明晚期,城市商业社会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正以其强大的商业吸引力,将西方纳入了以自己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中国经济并非在大西洋的浪潮前走向衰落,而是“大西洋的浪潮由中国这个月亮牵引着”,欧洲人在世界经济中为自己构建的那块地盘是通往中国的。卜正民总结道:白银并不是不请自来地进入中华大地的。他是被一个早已培育起可观的商业能力的经济体系拉进和吸纳到自身中去的。继而明确指出,明代初年距中国经济衰落还为期早矣。这种观点是具合理性的。据史料记载,16世纪中叶,大量白银持续不断地从日本和南美流入中国市场,由西班牙人经过菲律宾运入中国的美

8、洲白银,仅隆庆五年(1572)明末的七八十年间,就达4000多万库平两。中国明清经济曾被指出存在着“斯密型增长”的最大“缺陷”,即没有能催生“熊彼特型增长”的技术变革因素,由于缺少必要的技术突破,必然会面临一个理论上的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