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

ID:28277971

大小:8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_第1页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_第2页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_第3页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_第4页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批判与重构:资本的社会化变革与生态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07-2415:27:42理论导刊2014年5期摘要:生态问题是在“人化自然”过程屮产生的,这种不和谐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Z间的对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超越白然界的悖论。现代资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人类发展的社会效益乃至生态效益。生态的资本化加剧了生态恶化,也从侧而反映了生态政治中的民主、平等和社会矛盾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辩证地考察了资本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极对立的机械思维方式。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尝试资本的社会化变革有利于实现经济效

2、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关键词:人化自然;生态问题;社会关系变革;生态的资本化;资本的社会化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5-0037-04作者简介:刘举(1981-),男,山东鱼台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在读博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生态危机根源的探讨,无论归因于“科技理性”(霍克海默、阿多诺)、“异化消费”(本•阿格尔)、生活方式(高兹),还是问责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福斯特JohnBel

3、lamyFoster)>资本主义制度(奥康纳JamesOconnor),似乎总摆脱不了批判“人类屮心主义”的阴影。甚至某些西方生态伦理学者把矛头指向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理论,认为马克思过于强调劳动或生产力在改造自然中的能动作用而忽视了对门然条件的依赖性;而环保主义者提出的“生态屮心论”变成了脱离现实的抽象道德批判,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性提出质疑。当前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两极对立,并处理好“人的社会活动”、“生态”与“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人与白然之间

4、关系的和谐有赖于人类社会关系的变革,特别是在生产和牛•活方式上要不断推进资本的社会化进程,使资本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化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从“人化自然”分析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西方有句谚语,“大自然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这一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西方世界人和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人类改造自然形态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一种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关系。马克思正是从社会物质实践的角度來看待“人化口然”的,他认为人正是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这一对象性活动生成了自己的类本质,也从而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然而,马克思

5、的“人化自然”观并不仅仅局限于人对门然的直观解释或者人对门然的改造与控制、掠夺与索取,而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的社会性关系Z屮,并使人化自然过程充满了人性内涵和社会历史意蕴。他指出,“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1]80可见,人化口然使口然界具有了人的社会属性,而这种客观的木质属性只有在社会历史实践屮才能体现出来。因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6、”。⑴83人化自然的最终目标是把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统一起來,这种统一既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运动过程,乂杲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结果。总Z,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仅仅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看成是对立关系,而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关系应是一种和谐、共存、共生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历程來看,人的历史即是协调人与门然关系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就是人的社会关系史。人的存在方式经历了由“敬畏、亲近”自然到“征服、疏离”自然的历史性过程。在早期人类文明阶段,“自然界起初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

7、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自然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门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愀服于自然界。”[2]可见,早期人化自然过程中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同自然Z间、人同人Z间的这种狭隘关系。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科技进步,另一方也高扬了理性主义。特别是启蒙运动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从上帝的束缚屮解放出來。但曾经具有神圣性的口然却与上帝一同成为“祛魅”的对彖。从此,人类文明开始由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阶段向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阶段转换。缺乏了敬畏感和恐惧感的人成为世界的主人,主体性欲望

8、的过度膨胀必然带來“人类中心主义”和“控制论”思想的肆虐。对人类主体性和自然客体性的强调也必然使人们形成一种主客二元对立的理性思维定势,特别是强调对象控制和效率优先的“工具理性”掩盖了价值理性的人文主义维度。人们把大白然看作是被动的,生态被预先假设为没有生命的、没有意识的“不可言说”的存在。人与口然之间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主奴关系”、主客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相比永远处于从属地位;并且人对自然的改造被看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