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

ID:28265031

大小:7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_第1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_第2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_第3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关永记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靖西533800【摘要】目的:探讨快速自行吸收的硬膜下血肿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常规CT表现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短期CT复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CT表现均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占位明显,病变不越过中线,1〜5天后复查高密度影消失,血肿基木吸收,其中,3例外伤后第34天再次复查,结果显示原血肿区出现新月形硬膜下积液。结论

2、:特殊类型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学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血肿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CT诊断,可避免患者的手术治疗。【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22001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最为常见的颅内出血症之一,临床上都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因此,快速消散的硬膜下血肿方面的报道较少[l]o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25例经CT平扫确诊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5天内行CT动态复查

3、,显示血肿自行消散,避免了患者的手术之苦,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经CT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自行消散病例,25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4-75岁。其中车祸伤12例,跌伤5例,木棒打击伤3例,坠落伤5例。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眩晕,颈强直,烦躁不安,牛命征较平稳,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12扫描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Plus多层螺旋CT机,0M基线上取

4、常规轴位扫描10~14层,层厚5-10mm,层距5-10mm,常规窗口设置为脑窗,窗宽100,窗位35,适当微调,部分病人行薄层重建。2结果2125例硬膜下血肿在短吋间内完全吸收见表1表125例硬膜下血肿在5d内完全吸收2225例患者首次或15天后复查CT均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条带状混杂高密度影;病变范围较宽,以额、颍部多见,靠近侧裂池,不超过中线,边界欠清,厚度约3-12mm,CT值在15~75HU之间;均有占位效应,即中线结构轻、中度移位。12例伴有或继发脑挫裂伤、駛膜外血肿、脑肿胀及脑室出

5、血及颅底或颅盖骨折等改变,伤后5小时内至少复查CT1次,积血有不同程度吸收现象,脑室受压缓解,中线移位恢复。1~5天后复查,出血均完全吸收,最短吸收时间4小时,最长吸收吋间5天,平均吸收时间32小吋。本组24例急性硬下血肿自然消散的患者恢复均良好,无神经功能缺失,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3讨论硬膜下间隙为硬脑膜与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其内不存在流动液体,因此,急性岀血后容易聚集形成血肿。外伤后颅骨内板下方岀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上诊断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而硬膜下血肿有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之分,不管属于哪一

6、种类型,自行吸收时间都很长,国内陈清璐[2]等报道一组38例硬膜下血肿非手术治疗吸收吋间最长22天,陶志强等[3]统计的便膜下血肿的平均吸收吋间是277天。急性便膜下血肿在伤后24〜72h内变化最为明显,多数血肿扩大,而少数血肿自然快速消散。临床上“开颅清除血肿术”是急性便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硬膜下血肿的死亡率[2,4]。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CT机及其诊断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机能对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些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在CT动态检查和ICU严密监护下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成

7、功。本组25例患者入院时有以下特点:意识清和轻微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血肿小于30ml,中线移位不超过10mm,血肿部位在额颍顶或侧裂池附近,因不伴有其他颅内实质性病变而采取保守治疗,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随着CT的普及以及对患者伤后早期动态CT检查的重视,急性便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报道逐渐增多[1,5,6]。杜绪仓[5]等认为此病例系特殊类型的急性硬下蛛网膜下腔混合出血,既有急性硬膜下血肿改变,也有蛛网下腔岀血改变,二者通过撕裂蛛网膜的沟通而实现快速吸收,本组3例病人出血消退后病变区出现便膜下积液

8、支持蛛网膜破口存在。综合文献,多数学者认为血肿消散可能机制为:(1)血肿的重新分布,颅脑创伤后致颅内压增高,挤压便膜下血肿促进血肿消散。(2)急性駛膜下血肿的患者大多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破裂后,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沟通,流动的脑脊液经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与血凝块混合,使血肿溶解稀释,被冲出便膜下腔并经破口流入蛛网膜下腔流动分散再分布吸收[5]。(3)颅底骨折吋有些硬膜下血肿伴有脑脊液漏,部分血肿顺脑脊液通过耳、鼻流出颅外,直接导致硬膜下血肿缩小。另外,老年患者大多存在脑萎缩,脑组织与颅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