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58033
大小:71.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农村高中学困生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高中学困生之研究江苏省响水县第二中学(224600)刘卫东一、研究背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毎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我校是一所三星级高屮,由于招生体制的制约,我校长期招收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所以我校的学困生相对较多,所谓学凼生表现为成绩差或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惯差或两者兼冇。由于学困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困生学习更困难。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我校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再从大环境看,我们的研究所面临的客观竹景有: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推进,新旧教学理念在冲撞,应试教育的大尾巴仍在,上级主管部门、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和高考质量的关注度高扬不不。二、研究基本内容及目的意义基本内咨:1.农村高屮学困生学困表现而而观。2.农村高屮学困生学困成因分析。3.农村高屮学困生学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口的:充分了解农村高屮学困生表现,深入调查分析其成因,探索解决学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和谐。意义:1.有利于推动学闲问
3、题的解决2.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木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3.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和谐。4.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教育模式的更新。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习惯的纠偏与端正。三、研究过程主要内容从事教育多年,接触了许多类型的学生,而让我感触最深者,就是所谓和“学困生”的接触。先看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我叫它〈〈多年难遇的一个意外〉〉。有一天在学校高二(6)班组织了一堂迎考复课,按照学校新出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课前,我进行认真的准备,备复>JlA)容,备导学提纲,备学生冃前已知状况,还备了有声有色的课件,可以说复习U标
4、明确,重点突出,就准备精彩演绎待成效立显之吋的到来,一场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了。复习过程第一个环节是对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提升,我所选择的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材料,材料中讲我们的社会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缺失诚信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还讲党屮央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此设计的问题是“请川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的社会为什么要呼唤诚信?”本来,这个问题在上一节课已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作出较为细致的分析和归纳。今天,我想再通过提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我有意识地将解答任务交给两名平吋成绩基础不太理想的学生,本不期望W个学生的
5、圆满解答,但也绝没想到结果是W个学生站在黑板而前伫立半天,仅写出了题目,其中一学生在题目中把“呼唤”词语写“互换”,授人笑柄。这样的结果绝在意料之外,我评论说:“如果你是那个二年级的学生则情有可原,但你是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如此之误,实不可谅”,而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意外,可叹、亦可恨,奈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屮,对‘差生’的丁作是最难哨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W此“学闲生”的转化应该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难题。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摸索,积极分析,努
6、力寻找有效的转化策略。(一)农村高中“学困生”的类型“学困生”的类型“学困生”的类型多种多样,可能是学习差(包括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差、学AI方法差);可能是思想品徳素质差或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可能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或是智商偏弱。但是我们最常见的“学困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陷的弱智学生,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叫等非智力因素而形成的偏差,或平常表现较好,但由于学基础差,知识缺漏而造成学成绩差的学生。(二)农村高中“学困生”的产生原因1、受到农村家庭狭隘的教育观影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社会上仍有潜
7、在的较为广阔的ik场,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同样会秉持这样思想。这些s光短浅的家长们较一致地认为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多学少、学与不学反正都是打工,送子女上学的g标就是让小孩给老师管管,能让他们基本接受完学校的管理,而真正让小孩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却成为冃标之外的了,更不要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了,成人就行,成才看其造化。这样的观点家长们虽也悟到偏颇,可是,却视之为合理存在,并在践行之,置子女于完全粗放的教育状态,直接导致子女的求知观念歪曲,学困也伴随而生。2、受到农村家庭片面的成才观影响“望女成风”、“望子成龙”是中国式家长的衷心厚望和普
8、遍惯性,农村家长同样出不了这样的圈子。良好的期望固然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学困生的家长往往都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问题的症结在于家讼们的成才要求和标准过于极端,意味着子女上小学就上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