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

ID:28257546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_第1页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_第2页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_第3页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_第4页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及其现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对道德的启示摘耍构建道德体系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文明要求。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的这篇文章。第一,先秦儒学思想的介绍及其变化过程。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以及比较。第二,主要讲述了三位思想家的思想的影响对现在道德有什么方面的启示。为了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好人际关系,促成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需要深入研允先秦儒家思想,从中找出对我国道德的存益启示。关键词:仁学心学礼学道徳一、先秦儒家仁学思想的变化1、孔子仁学的基本内涵孔子的仁学体系是从血亲之爱开始的,体现血亲之爱的“孝”被认为是“仁”的真正起点。“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0孔子之所以

2、把“孝”看作是“仁”的“本”,是因为亲亲之孝是一种最真实最原始的自然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真情实感。当这种最初表达真情实感的“孝”成为某种现实化的原则即“孝道”的时候,同然具有规范化、形式化的特征,但仍不能离开其真实内容一一亲亲之爱。孔子以“爱”、“亲亲”为内核,演绎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无极限的空间区域,而这个空间区域又真实地、稳当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即网罗整个社会复杂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存在于每个行为主体的思想深处,却又外化为各种具体的道德行为。此外,尊重人、重视人的主体性价值是孔子仁学的另一大特点。可用“仁者爱人”概括这一特点'在天命神学还十分盛行之时,孔子

3、立言行事不以天与神为本,而以人为本。《论语•子罕》记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为赞许之意,而“命”为客观必然性,是一种畏惧、服从、敬仰的对象,但非人格神的意志或力量。孔子“与命”肯定人类自身的道德能动性,以高度自觉的道德主体去主宰人类社会。2、孟子的“心学”孟子发展仁学,重在“以心释仁”即孟子的“心学”。孟子把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根源都归之于心,他不仅提出心之官则思的命题,而且把“存心”、“不失其赤子之心”作为君子人格特征的决定因素。孟子把“仁”归之为“人心”的天赋的“良知”、“良能”。这样,集屮体现儒家思想特征的“仁学”就获得了具有个体生

4、理基础的“心”作为物质承载物,使心与仁结合,形成儒家独特的人性论体系,它不仅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伦理政治核心。儒家“仁学”是对人际关系反思的产物,所以说“仁学”也就是“人学”,讲人而不及“心”,那么,“人”与“仁”的和通就缺少一个现实的、物质感性的“中介”。“仁”作为一种至高的道德理想降落到人的心中,支配着人的血肉之躯,转化为道德行为;而“人”借助于对心的存养,进入一个主体自我完善的精祌境界。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性、天一致,天人共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儒学讲“天人合一”的一种形式。因此,“尽心”可以“知性”可以“知天”。仁性之行于

5、外,就是“我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夂所以,我们说,先秦儒家学说中的“仁”,不仅可以被解释成内在德行,其应用范围也可以由人间之爱扩展到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的爱。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3、荀子的“礼学”荀子发展Y孔子的仁学思想。不过,他的这种继承与发展,与孟子走的是不同的思维路径。孟子把仁学向内发展,即为以“心”释“仁”的“心学”;而荀子把仁学向外发展,即是以“礼”释“仁”的“礼学”首先,荀子改造了孔子的天命观。孔子天命观的特点是既承认天命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又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从思想的继承上说,孔子、孟子、荀子的学说都是沿着发现、肯定和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方向发展的

6、,而荀子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提升的程度比孔孟更多。孔孟把人的主体能动性主要归结为人的道德完善能力,荀子则要求人们积极地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的利益服务。其次,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中的礼,将礼演绎到了法。荀子认为人高于动物之处即在于人能群,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人之群并非动物的自然群体,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结合起来。这种构成人之群的结构秩序就是礼。为了使人们能够群居共处,先王制礼义以别贵贱、长幼、贫富之分。最后,为了论证礼的制约的必要性,荀子提出了性恶的理论。他认为,人性本恶,其善伪也。由于人性本恶,即自然的存在并非理想的存在,人的主体能动性正在于能够把这种自然的存在改造

7、成为理想的存在,人性必须靠教化方能完善:荀子的性恶论主张,是他的道德思想重要的理论基础。@二、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道德的启示1、孔子仁学思想的启示孔子注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重人贱物。而在当代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里,但和当多的人都感觉到社会道德水平明显地下降,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冷漠,失落了自己丰富的精神家园。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也已表明,单纯的物质繁荣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吸取前车之鉴,重视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重读孔子,发掘孔子仁学思想对于现代人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