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ID:28234210

大小:70.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1页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2页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3页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平丽贤(辽宁省北票市屮心医院内分泌科122100}【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74%(45/47)、2.13%(1/47)与对照组80.85%(38/47)、8.51%(4/47)比较(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祌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

2、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关键词】甲钴胺;前列地尔注射液;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屮图分类号】R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09-02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鉍病患者常见的一种远期慢性并发症[1】。这种疾病会累及到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其屮感觉祌经被累及最为常见[2]。目前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为了探讨和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鉍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取得明显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94例糖尿病周围祌经病变患者,收治时间:2012年8月〜2013年10月。对患者诊断,其符合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外,还符合DPN诊断标准。患者存在肢端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排除患者存在严重性心肝肾等障碍。其屮男性为48例,女性为46例;年龄在45〜68岁,平均为(65.0±1.0)岁。病程在0.7〜5.6年,平均为(2.6±0.5)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所收治的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和年龄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

4、所有的患者进行降糖和控制饮食,将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控制在6.8~8.0mmol/L,2h血糖控制在8.0〜ll.Ommol/L。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对照组:给患者采用甲钴胺(亚宝药业集闭股份冇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767,0.5mg/片)治疗,0.5mg/次,3次/d,并给患者服用维生素BllO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奋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23)治疗,将10U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到10ml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1次/d。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个月。1.3疗效评价标准显

5、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情况消失,且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到5m/s以上。冇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情况消失,iL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到3m/s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情况依然存在。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治疗冇效率和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45/47)与对照组80.85%(38/47)比较(P<0.05)o如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o

6、2.2不良反应对照组:头痛1例、头晕2例、胃肠道不适1例;治疗组:头痛1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P<0.05>。3讨论0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大多数则认为苏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以及多个因素参与的共同结果[3】。甲钴胺是VitB12的衍生物,这种药物是脱氧核糖核酸在合成过程所需的重要辅酶[4】。其能够很好地进入到神经细胞组织细胞器中,并参与胆碱和蛋氨酸等合成。此外,其还能够奋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神经传导的速度,促进患者轴索的再生和神经的修复,对神经损

7、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前列地尔则属于天然前列腺类物质。这种药物则能够奋效地扩张患者的血管,松弛患者血管的平滑肌,降低患者血管的阻力,提高患者微循环灌注,苏具奋高效的生物活性。经过采用脂微球技术进行处理之后,使得其的脂溶性和靶向性得到增强。防止产生“盗血现象”,此外,由于脂微球对患者病变的血管具有一定的特殊亲和性,特别是对缺血部位的血管具奋明显的作用,进而使得药物能够很容易在病变的部位聚集,使得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经过此次研宄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74%(45/47)、2.13%(1/47)与对照组80

8、.85%(38/47)、8.51%(4/47>比较(P<0.05)。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