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

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

ID:28213884

大小:68.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_第1页
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_第2页
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吴伟志何春军卓士雄陈浩樑赖以毅黄梓基卢彬(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510140)【摘要】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2例,分为MED治疗组和开放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MED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幵放手术治疗组(P<0.01),但两组间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D法治疗

2、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镜开放手术【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74-02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椎间盘膨隆突出、小关节增生内聚、骨性退变等原因压迫马尾祌经、祌经根而出现的相应祌经功能障碍,以腰痛、祌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障碍等为临床特征[1-2LLSS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手术虽减压充分,但破坏脊

3、柱后路结构,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随着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被广泛用于治疗LSS。为比较MED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LSS的疗效,我科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2例,随机釆用椎间盘镜下手术减压和传统幵放手术减压治疗,并对比较术后各项指标和随访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2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MED治疗组和开放手术治疗组,每组56

4、例。112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4±6.3岁;病程5〜68个月,平均病程17.6个月。混合性狭窄58例,侧隐窝狭窄47例,中央管狭窄7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间盘CT、腰椎MRI、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检查。所奋患者均有腰痛、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痛或麻木。1.2手术方法椎间盘镜下手术减压法和传统开放手术减压法参照杨德顺等[3】方法。1.3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预防性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术后72h开始行直腿抬高训练和腰背肌锻炼。1.4术后疗效观察统计并比较两组

5、平均手术吋间、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情况、平均下床活动吋间和住院天数。所冇患者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疗效根据Nakai[4】标准评定。1.5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值<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住院期间各项相关指标比较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相比,ME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小、镇痛药使用少、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吋间早,住院吋间短(P<0.01),但两组间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Nakai评价术后随访结果

6、显示,传统开放手术组术后疗效优良率为89.3%,MED组为92.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3讨论MED术是传统开放手术、显微外科和内镜技术的结合。由于视野的放大作用,术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硬脊膜、神经根和其他椎管内情况,更奋利于术中操作;可根据手术需要扩人操作范围,取得满意减压效果;行神经根管减压吋对神经根、硬脊膜等组织结构破坏小,安全性高。行MED应尽量遵循“手术操作有限化,手术创伤最小化”的原则。由于手术视野的限制,明确的术中探查是十分必要的,应先探査,后减压;边减压,边探査。彻底减压是决定手术治疗

7、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关键。MED法和传统开放手术法虽采用不同术式,但均可有效减压,故两组间术后疗效评估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ED法创伤小,对后方软组织结构破坏少,避免了医源性脊柱不稳的发生,在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法相冋术后疗效的同时,能有效缩短手术吋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镇痛药使用率。总之,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征,手术创伤小,对后方软组织结构破坏小,同时有效避免医源性脊柱不稳的发生,术后恢复快,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更适于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切实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8、参考文献[1】马明辉,杨延全,丁宇.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3):160-164.[2】赵延胜,王文军.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进展[」].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9,13(1):70-74.[3】杨德顺,王开明,黄明.椎间盘镜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