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86647
大小:211.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2-08
《岳南新作《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岳南新作《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选读【百岁老人、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作序推荐:“大江大海,师友难忘。”】基本信息:《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作者:岳南 中华书局2010年3月出版16开平装定价:35元 书号:978-7-101-07519-7图书封面: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一代知识分子的恩怨情仇 家国命运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考古学家王世民、人类学家李亦园著名作家徐贵祥、评论家王久辛、诗人何三坡 联袂推荐精彩阅读:社会流行语“浩劫”的来历——陶孟和与毛泽东的因缘2哲学家金岳霖钦羡的另一
2、个女人——一代名媛沈性仁2“我又何必操心呢?”——拒绝阅看三峡工程资料的水利专家沈怡4你也像柴静一样今天才知道他吗?——叶企孙在1949年以后的命运5“也像年青有为的样子,但后来变坏了……”5叶企孙弟子熊大缜冤案6“你有钱给我几个,所求不过三五元而已!”8“中华民族是不是一个民族?”——吴文藻、费孝通师徒挑战顾颉刚、傅斯年10“不要相信共产党的那一套!”——胡适为什么选择离开大陆13“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傅斯年掌舵台湾大学15“总统,你错了!”——胡适晚年在台湾17“鼎堂真妙人哉!”——郭沫若与董作宾
3、的恩怨21“当今通识金文甲骨文者有几?”——申请以身试原爆的女学者游寿25社会流行语“浩劫”的来历——陶孟和与毛泽东的因缘陶孟和,原名陶履恭,字孟和,以字行世。1887年出生于天津一个读书人家庭。清末,天津教育家严修创办以新学为主的家塾,聘陶仲明担任塾师,陶孟和随父就读。1901年,陶仲明因病早故,其位由张伯苓继之。1904年,严氏家塾改为敬业学堂,陶孟和仍在此就读。后来学堂迁入南开地区,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陶孟和任该校助教。在南开第一届师范班毕业生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随后又产生了周恩来
4、等一批人杰。陶孟和在南开学校任教时间不长,便以官费生资格赴日本留学,进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教育学专业,两年后因事回国。留日期间,编译出版了两卷本《中外地理大全》。1909年,陶孟和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社会学和经济学,191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留学期间,受韦伯夫妇的影响极大,其时韦伯(SidneyWebb)与萧伯纳(G.B.Shaw)等人共同创立费边社(FabianSociety),在英国从事社会改良主义运动,而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就是费边社成员所创立。陶孟和在费边社人员影响下,撰写了《中国乡村与城
5、镇生活》一书,于1915年在伦敦出版。该著成为中国社会学开山之作,此时陶孟和28岁。归国后的陶孟和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其间与胡适、蒋梦麟、丁文江等学界名流过从甚密。蔡元培于1917年入主北大时,陶氏极力赞助其对北大的改革,并于1919年1月,与杨昌济、马叙伦等教授发起成立北大哲学研究会,宗旨是“研究东西诸家哲学、论启新知”,积极参加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的与旧文化对立的新文化运动。就当时的陶孟和而言,在北大拥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和人脉关系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萧
6、三回忆,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登记员时,经北大教授杨昌济介绍,毛带萧专门拜访过一批北大名流,除了蔡元培、胡适等人,北大教授陶孟和也在拜访之列。1920年初,北大教授杨昌济(毛泽东第二任妻子杨开慧之父)病故,蔡元培与马寅初、胡适、陶孟和等四人联名刊登启事,向北大师生征集赙金。此事过去37年,在毛泽东一手策划的声势浩大的“反右运动”中,陶孟和曾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毛搞的那一套斗争方法很不以为然,陶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相互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的是友爱,而不是仇恨,知识分子应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
7、应受到敌视。”最后,他大声疾呼:“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后来在社会上盛行的“浩劫”一词,就肇始于陶的这次发言。毛泽东通过郭沫若闻知陶氏的“妄言”,勃然大怒,本想加以严惩,但想起当年在北大的往事和37年前的这段因缘,没有采取行动,只是以警告而作罢。当然,自毛泽东对其警告之后,陶孟和噤若寒蝉,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对当局和现实政治说半个不字了。如此做法,免于像他的师友弟子们一样身受皮肉之苦,尽管最后忧郁而死,但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哲学家金岳霖钦羡的另一个女人——一代名媛沈性仁作为民国时期一代名媛的沈
8、性仁,早年留学欧美,“五四”时期,曾翻译戏剧作品《遗扇记》于《新青年》发表。该剧后来被译为《少奶奶的扇子》和《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搬上舞台演出,这是外国话剧最早的白话语体翻译剧本之一,也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源头。此后,沈性仁与徐志摩共同翻译了《玛丽·玛丽》等文学作品,引起文化界广泛注意,特别受到一代才女加好友林徽因的激赏。除在文学戏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沈性仁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