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

ID:28158786

大小:5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_第1页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_第2页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_第3页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_第4页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寄宿制小学学困生的心理探究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安镇小学:李培军近年来,随着农村合班并校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集中优质资源办学,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农村小学教育随之承担起了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也随之应用而生。我校由于实际需要,率先办起了寄宿制。虽然在之前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在面对出现的问题时还是让我们感到意外和准备不足。在我们的认知中,住宿生吃住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晚上还有教师跟班辅导作业,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但是,事情恰恰不是这样,几年来,我们发现住宿生的学习明显不如走读生,学困生大

2、部分都是住宿生,而且行为习惯、心理行为也比较偏激,令老师们非常费解。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主要是住宿生的心理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自身的因素1、情感类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易怒、恐惧、孤独等。由于学生年龄偏低,不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再加上之前家里对孩子都比较疼爱,所以在校住宿后许多孩子表现出想家思亲、寂寞孤独、大吵大闹、不善交流、打架斗殴甚或出现小团伙与欺霸现象,个别“志趣相投”的同学形成一个小帮派,专门欺负那些低年级或性格懦弱、内向的学生,向他们要钱、要吃的、指使他们干活等等。甚至于逃离校园,想法设法装病回家2、意志类问题,主

3、要表现为遇挫气馁、缺少毅力、过分依赖、倔强固执等。有的学生面对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心理上难以承受,和老师对着干,故意惹老师生气来满足自己的心理。有的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比如生病、和同学吵架了、学校的饭菜不可口等)想家。有的学生不合群,难以和其它学生共处。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总是想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对教师的教导置若罔闻,甚至故意找茬,出现很强的逆反心理。3、是个性类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嫉妒、多疑、任性、冲动等。有的孩子上学前只和爸爸妈妈等家人在一起,刚刚过上集体生活一时不适应。有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的吃、穿特别羡慕,以致于向自己家里

4、提出过分要求,有的孩子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孤僻的个性,难以和其它孩子友好相处。二、家庭因素1、家长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长对教育的功利性与目的性日益增强,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成绩直接成为评断孩子好坏的标准。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就到处炫耀。一旦孩子的成绩不那么理想,家长不加分析就一顿辱骂,极度损伤了孩子的自尊,而此时的孩子也自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情绪也失落到了极点。家长如此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寄宿在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学校度过了大部分时间,但对家庭仍有极强的依赖感,家庭教育方

5、式不当,过高或过低的成就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2、家长过分溺爱,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而这样的孩子自理能力却较差,寄宿后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农村人长期外出打工,孩子们就是周末回家也见不到自己最亲的人,更不要说是和父母沟通交流,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脆弱、胆怯。三、学校因素1、教育方法不当。受教育评价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有考高分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往往缺乏理解、耐心,总是觉得他们愚钝,而老师却不能

6、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使这些远离父母,本身情绪低落的寄宿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导致他们虽然学习时间充足,但学业成绩依然低下,逐步成为学困生。2、寄宿学生管理落后。我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后,管理人员不能配套。一般都是指派学校任教老师、同时委托班主任和值周教师配合进行管理。或者抽调老教师进行管理。由于专业生活教师的缺乏或不确定性,使住宿生的管理缺少连贯性和持续性,导致寄宿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弊端。再加上基础设施有限,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单调,没有一个情绪的转移方向和宣泄口。四、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常

7、见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1、建立家校联系制,及时进行家长培训,让家庭教育能够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不定时家访,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向家长宣传正确对待和教育子女的方式,引导家长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理变化提供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同时老师也要对孩子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及时引导和教育,还要教育学生不要互相视、讽刺和挖苦,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因此,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才会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2、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正

8、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关键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变化是自然现象,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老师要帮助他们正视面前的挫折与困难,指导他们在困境中挑战自我,要有敢于担当的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