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39841
大小:74.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胸痹38例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胸痹38例的疗效观察衡阳市祁东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6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在胸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痹患者中抽选实施中医综合疗法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丙医疗法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疾病缓解率、并发症率分别为92.1%、5.3%,对照组的疾病缓解率、并发症率分别为73.7%、21.1%,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o结论:临床给予胸痹患者中医综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提高疗效,值得
2、借鉴。【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胸痹;临床疗效胸痹是临床的一种特殊性病症,胸闷、胸痛、气喘等为主要特征,降低牛.活质量。报告显示,即便病症发生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易反复发作。以往,该病均借助丙医疗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1]。近年来,通过对该病症的不断探宄发现,中医综合疗法可获得显著效果。下面将我院接收患者的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中医综合疗法的应用价值。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痹患者中抽选实施中医综合疗法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女性、男性患者分别14例、24例,年龄段32-72岁,平
3、均(50.3±1.6)岁;疾病史1-15年,平均(7.5±0.3)年;合并症:6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3例慢性心力袞竭;实施丙医疗法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女性、男性患者分别15例、23例,年龄段32-73岁,平均(50.4±1.7)岁;疾病史1-16年,平均(7.6±0.4)年;合并症:7例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慢性心力袞竭。2组患者的合并症、疾病史等临床资料统计无区别,P>0.05。1.2疾病诊断①入选标准:76例患者均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伴有程度不同的气短
4、、胸闷、胸痛等病症;②排除标准:药物过敏、配合度差等患者排出本次调查。1.3方法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疗法:U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天2次,每次20.0mg,持续1个月;38例试验组患者则于该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包括:1.3.1中药内服①对于胸闷胸痛,气短的患者来说,需将活血化瘀、化痰作为治疗原则,药方:党参、茯苓各15g,法半夏12g,陈皮、丹参、郁金、竹茹、枳壳各10g,三七粉、甘草6g;②对于偶尔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的患者来说,需将养阴益气、通络作为治疗原则,药方:黄芪、丹参15,麦冬、三七粉10g,红参8g,五味
5、子5g;③对于胸闷、胸痛左石窜通的患者来说,需将活血行气作为治疗原则,药方:当归15g,桃仁、牛膝、柴胡12g,川芎、赤芍、地龙10g,红花8g;④对于偶尔胸痛,伴有口干U臭等症状的患者来说,需将活血、清热解毒作为治疗原则,药方:丹参20g,赤芍、生地、川芎各10g,黄连、红花、毛冬青、虎杖各8g,药物煎服,每天1剂。1.3.2穴位贴敷①药物:川芎、赤芍、白芷各2份,附子、没药、红花、桃仁、地肤子各1份,选取患者内关、至阳、膻中等穴位。且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取穴,气阴两虚患者添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气滞血瘀患者添加
6、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气虚痰多患者添加丰隆、足三里等穴位。将所有药物研磨成粉,装入瓶中备用。取适当冰片,将醋、生姜汁捣成糊状,加入适量药粉搅拌,放于敷贴上敷贴穴位,每天1次,每次5小吋,持续1个月。1.4评定项B统计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标准:胸闷、气短等症状消退,症候积分减少70.0%以上,表明疾病得以控制;胸闷、气短等症状减少,症候积分减少40.0%以上,表明疾病得以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未变化,症候积分减少不足40.0%,表明疾病治疗无效。1.5统计学方法将文中数据录入版本为SPSS18.0的软件包中,
7、疾病效果、并发症属于计数资料,数据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借助卡方进行检验,P<0.05,统计有区别。2结果2.1临床效果评估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经由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疾病的缓解率分别为92.1%、73.7%,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具体数据如下所示。3讨论胸痹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临床病症,轻则出现短暂的胸闷、胸痛症状,重则疼痛加剧,或绞痛,还伴有程度不同的气短、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2]。近年来,该病症发生率逐渐增加,甚至趋向于年轻化。以往,临床对于该病症均实施传统的西医药物处理,然由于系列
8、因素的存在,效果无法满足需求。故而,需加强该病症疗法的探究力度,以提高疗效挽救患者生命[3】。中医认为,胸痹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疾病病机多为气血不足、阳气亏虚或心脉不通,最为引发胸痹,常因饮食不当、过度疲劳、情志刺激等因素导致。因此,中医将活血化瘀、补血益气作为疾病的治疗原则。现代医学表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