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29826
大小:4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8
《大力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力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上)2006-6-20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这些城市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立起系统的转型理论和政策体系。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
2、治理、资源勘查开发、资源税费改革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难度很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形势 国内经济学界按照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规模、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及规模等4项标准,并适当考虑特殊情况,初步界定全国资源型城市共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近些年随着我国2/3的矿山进入中老年期,1/4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集中显现,有的还十分尖锐。
3、概括说,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以下困难: (一)经济结构单一,增长缺乏后劲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多数资源型城市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30%以上,相当多城市超过50%,如大同市煤炭采选业和原料工业曾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资源型城市的国有经济比重偏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活力,2004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七台河、鹤岗、大庆4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占各市的78.8%、62.9%、92.0%和96.6
4、%。资源型城市的国企改革还远没有到位,多数企业历史负担沉重,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地方经济发展直接受资源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难以有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资源型城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如2003年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大兴安岭6市人均GDP为845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6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72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57元。 (二)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压力大.--- 伴随一些大型矿山破产,数以万计的职工面临失业。比如,阜新海
5、州矿破产就涉及从业人员26169人,波及附属集体企业职工23425人。这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普遍单一,而地方吸纳就业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极大困难。据中国矿业联合会调查统计,全国面临资源枯竭威胁的矿山有400多座,直接涉及到300多万矿工的就业。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调研组2005年7月的一项抽样调查,2005年辽宁省抚顺、本溪和阜新的失业率分别为31.12%、21.30%和24.68%。“零就业家庭”问题尤为突出,抚顺、本溪和阜新的零就业家庭分别占城镇失业家庭的比例为35.33%、37.04%和2
6、5.55%。 (三)居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积聚 全国政协的“四矿问题”(矿业、矿山、矿工、矿城)专题调查表明,矿工收入已从过去的各行业之首,倒退为各行业之末,年人均收入仅为最高收入行业的1/9。在人口计生委组织的抽样调查中,抚顺、本溪和阜新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线(175元)的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28.92%、21.30%和47.42%,三市的绝对贫困发生率平均达7.25%。由于贫困人口多,且呈现出贫困集聚和代际传递等特点,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上访事件大幅增加,以侵害财产为主的刑事犯罪不断攀升,
7、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部分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目前,全国每年85%的工业废弃物来自矿山开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金属尾矿、煤矸石堆积已超过50亿吨和40亿吨,并且以每年4—5亿吨剧增。一些地方的煤矸石山已发生多起坍塌和自燃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面坍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2001年全国共造成地质灾害600余次,死亡788人。东北三省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总面积990平方公里,受影响居民超过90万
8、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林木,伊春的红松林被砍伐98%,小兴安岭等地生态功能急剧下降,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明显减弱。大庆由于开采石油造成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的面积已占总面积的84%。由于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一些资源型城市出现大范围地下漏斗。 (五)人才相对匮乏,教育基础薄弱.--- 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批本地人才外流,外地人才不愿前来工作,如山西大同矿务局1997至2001年间共调出各类人才638人,而调入几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