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ID:28126360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_第1页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_第2页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_第3页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一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愿学”和“会学”的能力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一中左勇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愿学”和“会学”的能力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教会学生“愿学”、“会学”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愿学”和“会学”。“愿学”的动因来自非智力因素1.非智力因素的理性认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学习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就没有智力的活动过程。非智力因素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前提。2.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影响学习动机。前者是由于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2、,而学习积极性则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后者是因为优异的学习效果可以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增强。长期学习效果不良则可能导致原有需要因长期不能满足而减弱以致消退。“愿学”的启动来自教师的激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要学生学”变为“学生愿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所以,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环境。第一,采取培养“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直接学习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木身或科学内容的吸引而直接引起的内部动力。它往

3、往具有近景性,比较具体,有实效。间接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而产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它具有远景性、持久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教师既要抓住学生的“直接动机”,又要抓住学生的“间接动机”,因为这两种动机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促进的。第二,采取培养“高尚学习动机”的策略。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应当培养他们的“高尚学动机”,因为只有学生明确认识到他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兴旺、民族的振兴有联系,才能确立起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第三,采取满足或增强学d需要的策略。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来满足或增强学生的学>』需要,以便克服学:^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d成缋。激发学生学〉」兴趣的策略第一,采用兴趣转化

4、的策略。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与间接兴趣(对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都有作用。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按兴趣转化的规律,交替使用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第二,采用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策略。教师应当把激发学生学4兴趣与树立远人理想结合起来。教师怎样讲课才有趣呢?比如一堂新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教师在导入新课吋,就要使学生对新课立即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最好能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d氛围中。教师教会学生“愿学”的策略一定要贯穿一节课教学的始终。(一)课的“导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导入”设计的“切入点”可

5、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第一,根据课的内涵设计。如《第一次世界人战》一章,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第二,根据课的外延设计。第三,根据课的中心内容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要的和一般的,重点的和非重点的,课的“导入”设计应该抓住重点的问题,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并以此为主线,不断解决其他

6、问题。第四,根据课的知识衔接设计。课与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冇吋在课的起始吋,既要巩固己学的知识,又要为新课的讲解作导言,即设计出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起始内容和起始方式。(二)课的“终结”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教学实践,课的终结设计可以归纳成如下方面:1.设计概括性终结。2.设计悬念性终结。3.设计引申性终结。4.设计质疑性终结。5.设计提问性终结。7.设计前置性结尾。8.设计激励性结尾。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研究1.教会接受式学习。(1)教会学生听课。(2)教会学生掌握“三种类型”学习方法。2.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主张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得出结

7、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B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吋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给他们多一点机会来展示自我,无论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