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

ID:28113334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_第1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_第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_第3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_第4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课题研究简报第3期主编:骆文娟编印日期2012年2月20日江西省重点级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2010年9月——2012年3月)课题研究取得成果▲ 认识成果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锤炼内功,把握原则,精致提问课堂提问是可以预设的,这种预设来源于教者深厚的教学内功,即对课程的准确把握,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真情体察。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分析哪些是他们已经掌握的,哪些是他们还不明白的,在此基础上选好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有效的

2、提问。笔者以为在设计提问时应努力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时、适度原则。适时性原则就是指提问时机的选择要合适,即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进行有效提问。适度性原则就是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例如笔者教学平均数时,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回答如何求平均数,虽然部分学生会用总数除以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数,但本课的关键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同样是三年级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教学时分成了这样几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的比赛结果制成统计图,提问学生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做个裁判,判定一下哪个队投得准一些吗?学生一眼看出男生人人都套中的7个,女生人人都套中5个。很快就能判定。继续提问:第二组就没那么简单了,每人套中的个数不一样,该怎么比呢?这个问题一出来,学生们受到上面的启发,纷纷想办法,利用学具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了平均数。进而再去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灵活、开放原则。灵活性原则就是指课堂提问灵活把握。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4、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灵活处理。如疑问、设问、反问等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使课堂妙趣横生,真正体现课堂的灵活性。开放性原则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跨度,避免出现那些零碎的机械性的小问题。2.讲究方法,审时度势,智慧提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引导不足,则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引导过分,则有促使转化的意思。教师只有灵活地、恰到好处地把握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作用,让质疑和解疑成为水乳交融、水到渠成的有效互动,根据课堂实情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向有效、高效引领。当学生情绪低沉时,教师能问以***,于

5、平淡枯燥中设疑,以轻松活泼的语气及时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课堂中疑惑不解,不知所措时,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问题。例如:有7筐苹果,如果每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7筐里剩下的苹果正好等于5筐的重量。问原来每筐苹果多少千克?这道题与以往问题相比,改变了叙述形式,加深了难度,不少学生困惑不解,思维受阻,急需要教师及时搭建“脚手架”。取出了多少千克苹果呢?剩下的苹果是5筐的重量,那取出的是几筐的重量呢?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思考指明了方向。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剩下的苹果是5筐的

6、重量,那么取出的就是7-5=2(筐)的重量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用提问的方式,而是由教师平铺直叙讲解,效果显然就差多了。当学生思维错位时,通过恰当的提问,澄清学生对问题的片面或错误的理解。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提问:“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2=90?为什么?”随后又让学生把两个小三角形合成大三角形,提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2=360,为什么?像这样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源于课堂,

7、灵活生成,巧妙提问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生成性的课。课堂教学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教师和学生真实情感、智慧交流的结果,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不管我们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外问题,教师应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提高捕捉、激活、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教学9加几的想想做做第2题,小猴搬木块求9+6,书上小猴从6个木块里搬了1个给9凑成10再去算的。小朋友大多也是这么想的。这时候班上丁丁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还可以从9里搬4块给6凑成10,然后再用10+

8、5=15。这时我大张旗鼓地表扬了这个孩子,肯动脑筋,真正理解了凑十法。然后又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那这里小猴为什么不用丁丁的方法呢?虽然是一个个小小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