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

ID:28107186

大小:1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陆钊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用数学的好素材,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2.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丰富学生数形结合的想象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及“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  (四)教材处理  依据新大纲和新教材,本节分为二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解基本不等式:及它们的几何解释.掌握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第二课时讲解基本不等式: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为了讲好基本不等式这节内容,在紧扣新教材的前提下,对例题作适当的调整,适当增加例题.二

3、、教法分析(-)教学方法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抽象出基本不等式,然后引导他们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去证明基本不等式,其次在求函数最值时会运用拆项、凑项的方法,创造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三、教学过程3.4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把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盘子上,而在另一个盘子上放砝码使天平平衡,称得物体的质量为,由于天平制造得不精确,天平的二臂略有不同(其他因素不计),那么并非实际质量。不过,我们可作第二次测量,把物体调换到天平的另一个盘上,此时称得物体的质量为。那么物体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呢?(二)学生活动1、让学生猜测结论,学生会提出如下猜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4、应为。2、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述猜测正确吗?让几个小组代表介绍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新的问题。实际结果应为(推导见课本)。3、对于正数称为的算术平均数,为的几何平均数。4、问题: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之间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三)建构数学1.学生通过取一些具体数据进行实验,作出猜想:。如何证明上述结论呢?2.呈现课题: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给出基本不等式的证明,点评有关问题。3.教师点评:(1)证明时采取的方法分别是:方法一:比较法,方法二:分析法,方法三:综合法,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这些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1)这个不等式的基本几何解释即“半弦半径”。4.通过严

5、格证明,得到下列结论:对任意正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5.基本不等式:若,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四)例题讲解例1.设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成立,并说明何时取等号(1);(2)分析:可直接应用定理进行证明,并注意应用定理的条件,以及等号成立的条件。例2.已知函数,求的最小值。变式1.若求的最大值。变式2.若求的最小值。思考:.若如何求的值域。分析: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应将其变形成,并对前两项使用基本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这条例题中都有体现。(五)练习:1.若则与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2.证明下列不等式⑴⑵3.求函数的最小值,并求

6、函数取最小值时的值。4.求函数的值域。让学生板演,教师评析。加强和巩固基本知识(六)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及主要收获,教师总结。(1)基本不等式及其证明(2)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证明不等式,求函数最值)。(七)布置作业《课课通》基本不等式(1)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1、本节在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为会用基本不等式及解决简单的有求最值问题,在考试中一般以小题的形势出现,难度不大。对于普通班的理科生的教学,我主要抓基本题型,基本方法,严格控制难度。2、在归纳出基本不等式的时候用的时间稍长了点,以至于后面讲解例二的时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多;在讲例一的时候没有细细总结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