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

ID:28097948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_第1页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_第2页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_第3页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_第4页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能制造席卷中国:馅饼or陷阱?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购买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不过,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利用水平仍然很低。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396个,日本332个,德国273个,世界平均水平58个,而中国只有23个。    更让人焦虑的是,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不少,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仍由国外企业占据。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呢?      制造业99%仍是人工    位于深圳的电脑外设制造商雷柏科技,已经尝到机器人的甜头,并且成为积极的传播者。   

2、 据雷柏科技的总经理邓邱伟介绍,雷柏2011年引进75台机器人,通过机器人集成平台,实施产品设计、整合、物流重组、排产优化等变革,公司员工从2011年的3200人减至2012年的1100人。    作为同行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雷柏科技机器人投资年节省人力成本8000万元。    在与深圳相邻的惠州,当地电子制造商华阳,也“爱上”了机器人。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名灯说,他们制造系统1200多人,近年遇到“招工难、用工贵、流失大”的难题。    90后的就业人口下降、内地产业兴起、第三产业发展,使招工越来越难,惠州招工成本已达到

3、370元/人次;而且90后的就业观发生很大改变,工作不是唯一,自由才是首选,一般电子行业平均月流失率约16%,夜班、站立作业的岗位流失率更高,加上90后员工难管理,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华阳多媒体2008年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推进自动化技改,并开发出三轴机器人平台等产品。    骆名灯深有感触地说:“机器人价格必须大幅下降,否则无法推广。”邓邱伟比较乐观,他预测,随着工业机器人均价每年下降4%,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从2004年至2013年,人员年均工资涨幅15%,这使机器人自动化投资回报期(投入成本/年收益)呈下降趋势,2010年要6年,预计

4、2015年缩短到2.4年左右。    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6500台,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年购买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工厂的业主们现在更倾向于使用便于管理的机器人”。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董事长张小飞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今年前三季,国内机器人的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1~9月,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今年将达到4.5万台。    即使如此,国内机器人市场的空间仍然巨大。张小飞预测,中国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业产值10000亿元,未来五年增长三

5、倍,2020年将达30000亿元。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超过99.42%的工作不能被机器人替代?何时、何处被替代?”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曲道奎思考着问道。    中小企业是难题也是金矿    曲道奎认为,目前低端行业的高端应用,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拓展的“瓶颈”。    他举例说,卫浴五金行业的打磨抛光,机器人要求防尘、防水、防爆,复杂程度远大于普通的焊接机器人;与此同时,这个行业原来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市场空间非常大,但对价格极其敏感,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    广州工研院研究中心主任白小波也有

6、同感。经过调研,他认为珠三角地区发展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小企业。    白小波说,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大,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少人化、无人化需求日益强烈;但“短、平、快”的低成本运行模式,令长期投入的意愿比较弱。目前,已出现了一批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如广汽集团集成138台机器人构建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    不过,“中小型企业有强烈的需求,但是面临很多困难”。白小波分析说,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模式转化,会出现自动化、机器人与人工作业的“混合生产线”,这增加了机器人自动化方案的复杂性,并相对增加了投资成本。    “

7、企业通常要求自动化设备替代的工人成本能够在2~3年内收回,实际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的寿命一般在5~8年,或者更长。”白小波建议说,管理者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邓邱伟分享雷柏的经验时认为,机器人线体(使用机器人作为主体的自动化生产线)投入的成本,不应该是“机器人自动化投入+传统作业平台”,而是“机器人本体+周边配套-原作业平台投入”。他举例说,某电源适配器制造商扩充产能,新增线体,原计划20米长传送带投入4万元,现在机器人自动化线体8张柔性工作台投入成本仅0.6万元,节省投入成本3.4万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