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

ID:28093539

大小:63.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8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_第1页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_第2页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_第3页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_第4页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与突0[摘要]受传统的知性德育观和容器式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在内容上缺少道德主体生活的基础,在方法上缺少与道德主体的体验对话。这使学校德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日益陷入窘境。建构回归生活的德育。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践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对话,是学校道德教育要完成理论重构的强力搏动,是学科重新定位、以期突围的自律自觉。[关键词]道德教育;生活德育;苏格拉底式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双面人”:他们“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他们期待建立和谐规

2、范的班级秩序,自身却不愿接受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他们有成就学业的美好愿望,却缺乏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他们当着教师的面“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但在公交车上却行为粗鲁、争抢座位;他们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中却是刁蛮任性的小霸王。如何找回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魅力,找回道德学习者的内在热情和动力,找回孩子们的纯洁真挚,实现学校德育对当前窘境的突围,是我国学校德育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窘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有“如何战胜挫折”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例举了一些中外名人在遇到挫折时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例子,然后根据这些情境开始设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

3、遇到过挫折?”“当遭遇挫折时,你是如何应对这些挫折的?”学生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大都能按照教师预设的要求表达想法(如不被困难所打倒、学习他们那种坚强的意志、要不怕困难、要勇于面对挑战等)。课堂中,教师从创设情境到结合学生实际,环节设计相当严谨,环环相扣,课堂教学相当成功。但是这些回答是学生真实意思的表达吗?还是学生明白这样回答才符合教师和教材的权威,迎合了他们的初衷?另外,即使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意思,但实际生活中面对挫折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可见,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可以通过提问、考试的方式加以表现,而学生的道德行为却无法通过这种形式来表

4、现。这样,“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就难以实现,学校德育陷入了窘境。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奉行知识型的知性德育观,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认为道德与科学知识一样是一种外在于人、外在于生活的存在物,是可以像自然知识一样来“研究”和“学习”的。同时,将教育视为一种存储行为,提倡容器式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把学生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在此教育观影响下,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现状正如《学会生存》里指出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儿童的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愧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

5、来获得自我满足。”(一)学校道德教育在内容上缺少道德主体生活的基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把道德知识的获取当作道德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教师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老实听话,严格遵守校纪、班规的学生,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无条件认同既定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既包括制度化了的、成文的道德约束(如《学生守则》),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未成文的道德命令(如学校与教师对学生不时提出的某些特定的道德要求)。德育的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学生的道德学习就是背诵、记忆和理解固有的这些书本知识。把自己的行为严格禁锢在这些道德规范里。这些早己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大多是教育者们

6、的预设,缺少现实生活基础,有些甚至还缺乏起码的针对性,这导致学校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有程序的安排,而学生们的道德学习与自身的道德需要相脱节。学生们道德学习动机不纯,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或只把道德当成一种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或为了图个“懂道德”的名声而学习;或为了获得某种奖赏而学习;等等。如此以来,道德学习就被窄化为学习道德规则,学生品质的好坏由一张试卷来说明和鉴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的展现过程却往往被忽视。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采取的行动,有些时候不是按所学的道德知识来行事的,是个体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反应,不一定符合课堂上所讲的道德规则。因为

7、德育途径被局限于课堂教学上,学生学到的道德知识并没有与课外生活互动,学生了解的也只是关于“道德知识”这种知识本身,而不能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加之,不少学生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道德生活中应变能力尚差,有的甚至无能为力,于是在学生群体中“知行脱节”“知易行难”“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现象较多。(二)学校道德教育在方法上缺少与道德主体的体验对话一直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方法重传递、轻思考,习惯于教师的“我说你听”“我说你做”和“一言堂”,缺乏情感沟通和平等对话。德育的手段主要采用强制灌输。小学教师在新生一人校时就开始宣讲《小学生守则》,期末写评语时第一句话便是“该生严

8、格遵守《小学生守则》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