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74322
大小:17.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探索 针对教学,微课的来临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融入微课,因为传统教学下学生一样能够接受并理解知识点,微课融入教学毕竟还不成熟稳定。而笔者在课余研究了大量的微课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微课微课堂带来的成效。对于微课的融入,更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 一.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几点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
2、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我想到,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融入微课来展示更直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微课的直观、有趣,更容易激发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少教师也尝试着开始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甚至有的教师运用微课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笔者认为,微课融入低段数学课堂,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的传统授课,也不是让微课成为课堂的主导。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烹饪的一道小鲜,微课就是这道小鲜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要食材。以下是笔
3、者关于微课的几点认知: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一)认识要清:是“解惑”而非“授业”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乐于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在微课来临之后,有的教师索性将微课搬进了课堂,将授业、解惑的责任全部
4、交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是帮助教师完成解惑的过程,而不是进行直接授业,微课是教师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 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所以针对低年级的小学书来说,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课标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但未对数感内涵做解释,而是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
5、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要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首先要对数感有个清晰、深刻的认知。以下是我以“百以内数的大小”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探索: 【教学片段】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
6、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运用微课视频呈现教学内容。 场景图: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跳绳,男孩:我跳了82个,女孩:我跳了76个。 师:谁跳得多?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的? 生(众):男孩赢。 师:怎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就是要来比较82和76的大小。揭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1:小男孩跳得比女孩多一些,因为82比76大。 生2:82里面有8个十,72里面有7个十,少一个十。 师:哦,8个十比7个十大,所以82>72。 谁再来说一说? 生3:比十位,8比7大,所以82>72。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
7、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对于没有执教过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来说,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内容非常简单。的确,或许不用老师教,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这两个数的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