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

ID:28067916

大小:59.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_第1页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_第2页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_第3页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_第4页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结果分曾劲梅(安徽省合肥市精神病院功能科230022)【摘要】目的:利用超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胆囊疾病进行超声诊断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病程&洋;2年共计1256位患者行胆囊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56位患者胆囊B超检查异常者217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7.27%,明显高于正常人胆囊异常发病率。胆囊异常患者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程胆囊异常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V0.05)。结

2、论: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患者胆囊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病程、年龄、性格有明显相关性。【关键词】精神分裂抗精神病药物胆囊超声检查【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445.1【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34-02精神分裂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精神疾病,长期服药是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抗精神病药物进入人体后对多个脏器刺激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胆囊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2一、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选自2009年1月一2012年2月在我院门

3、诊就诊及住院病人病程&洋;2年的精神病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P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服用抗精神病药≥2年,③排除服药前即存在胆囊疾病的患者。共入组1256例,其中男性687例,女性569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32・13±12・78岁,其中年龄≥40岁者671例,年龄V40岁者585例,病程2・47年,平均(29.16±12.78)年。病程≥5年者916例,2年≤病程V5年者340例

4、。以阳性症状为主的I型患者689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II型患者567例,入组患者均分别先后单用或合用过舒必利、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1.2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66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5MHZ,受检者禁食12小吋以上,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等进行检查,B超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1]1.3统计分析:使用spssl7.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2.1胆囊超声异常图像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伸展呈饱满状,胆壁弥漫性增厚大于3mm,

5、呈高冋声,或双边影,胆囊内出现细小或粗犬的光斑、光点或光团伴声形,随体位移动,或强冋声光团无声形与胆壁相连,不随体位移动,超声墨菲氏征阳性,或为胆囊无冋声区显示不清,胆囊区呈一弧形光带,后壁显示不清。本组1256例患者胆囊B超检查异常217例(17.27%),其中单纯性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17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9例,胆汁淤积17例,在胆囊B超检查异常者中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最高,占阳性率80.64%,占入组人数的13.93%o不同病程、年龄、性别胆囊超声阳性率比较项目病例数阳性率28de;病程V

6、5年11.17病程≥5919.54年龄<40岁8.03年龄≥40岁25.33男阳性例数3403816179585476711706877110.33女25.65569146在胆囊异常的患者中,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汁淤积等常见合併存在。由上显示:病程及服药时间长短,年龄大小、性别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3I型和II型患者胆囊异常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讨论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胆汁的功能,还可以调节肝内外胆

7、道的压力,具有重要的人体免疫功能。胆汁排出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进食3-5min后,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kin)含量增加,胆囊收缩素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管下端及oddi氏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收缩后产生约2.9Kp的内压,促使胆汁排出到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在排出胆汁的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一起排出体外。肝胆是分解代谢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脏器,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不仅对肝脏对胆囊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本组结果显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年以上胆囊异常的发生率为17.27

8、%,明显高于自然人群发生率的9.84%左右[2]。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抗精神病药物长期进入体内,干扰了肝脏对脂类的正常代谢和转动而致其代谢紊乱[3],分泌“成石性胆汁”促核形成因子增加,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2)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不饱和脂肪酸的缺乏,磷脂在肝内合成减少,致使胆汁中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极易从胆汁中析出而形成胆囊结石[4]。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分泌不足,从而导致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淤积,胆固醇在胆囊中极易发生沉淀形成结石⑸。胆囊排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