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

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

ID:28066690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_第1页
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_第2页
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_第3页
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干预的研究王轶张明南京市中丙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中医药局,课题编号:LZ1115,项目名称:中医体质调理茶对临界高血压气郁质和血瘀质干预的研究。作者简介:王轶(1977-),女,汉族,安徽省涡阳县,博士,主治中医师,中医肛肠科,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调理茶对气郁质临界高血压的影响。方法:100例气郁质临界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中医体质调理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2、3个月随访1次并监测血压、动态血压、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12个月后对2组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均略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ET较干预前略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NO较干预前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组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001),与对

3、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体质调理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关键词】中医体质调理茶;气郁质;临界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2-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20-02临界高血压乂称“边缘型高血压”、“不稳定型高血压”,指患者收缩压(SBP>140~149mmHg、舒张压(DBP)90〜95mmHg。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等的改变,临界高血压占人群比例较大,但又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因临界高血压是高血压病变的早期阶段,其病理变化兵有双向发展性

4、,既可发展为高血压,也可维持临界高血压状态或恢复至正常。原发性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器官的功能袞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奋效的预防和调控临界高血压的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从中医体质角度通过改善中医体质对临界高血压进行干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体检中心、门诊以及孝陵卫社区居民中筛选出的气郁质临界高血压者,年龄在18〜6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2诊断标准

5、:临界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即95mmHg>;舒张压≥90mmHg,XL收缩压<160mmHg;或者好张压<90mmHg,H160mmHg>收缩压≥140mmHg。13中医体质分型:采用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型标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经我院自主研发的体质辨识软件评判确定体质类型。15研究方法151干预组:饮用气郁体质调理茶,每袋用200ml开水浸泡一次,每次一袋,每日

6、两次。对照组:正常生活,随访观察。152—般情况随访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疾病病史与用药史、生活习惯等,每3个月一次随访。153检测项0: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放免盒购自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试剂盒由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6统计方法:资料录入ACCESS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压值及变化量以χ±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LSD

7、-t检验。2结果3讨论中医体质学说是以王琦为代表的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体现了《内经》中“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目前国内有医者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以“六位一体”模式从中医辨识养生、健康教育、戒烟、低钠饮食、控制体重、心理疏导等几方位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以达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的效果[3],提示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通过改善体质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高血压病中在临床上肝阳上亢

8、型是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历代中医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气郁”导致眩晕的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其则耳鸣眩转”,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认为眩晕乃“肝胆之风阳上冒”,因此根据中医理论,忧郁、恼怒太过,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伤阴,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扰头0,发为眩晕。近期研究也发现气郁质的收缩压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借鉴0前已冇研究,本研究通过对临界高血压人群中气郁质体质者进行体质调理观察其血压等,发现体质的改善可逆转了部分临界高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