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ID:28052785

大小:59.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_第1页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_第2页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_第3页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_第4页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数学解题中的思考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摘要】解数学问题往往可以有众多的思想方法,如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建模等等,而在这些思想方法中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等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本文从渗透在教材中的分类思想出发,结合例题阐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的原则,分类讨论的应用,从而体现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作用和地位。【关键词】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的原则分类讨论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

2、如何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有效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潜心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新课程中,分类思想在教材中的体现是丰富多彩的,在整个初中阶段很多问题都用了分类的思想,将不同的事物分为不同的种类,寻找它们各自的共同点及内在的规律性。一.分类讨论的思想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分别归类再进行讨论的意思,数学中的分类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解题时要使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如何认识事物的属性,如何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属性,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

3、的思想,它体现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与归类整理的思想,它:揭示着数学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学会分类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提高思维的概括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认真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因素,进行讨论时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每一次分类只能按照一个标准来分,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另外还要逐一认真解答。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时还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问题解答到某一步骤后,需要按一定的标准来分为若干个子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常常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更清楚地暴露事物的属性。案例1:某服装厂生产一种西装和领带。西装每套定价2

4、00元,领带每条定价40元,厂方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向顾客提供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买一套西装送一条领带,方案二:西装领带均按定价打9折某店老板要去厂里购买20套西装和若干条领带请帮店老板选择一种较省钱的购买方案?分析:因为已知条件中未明确购买领带的数量,因而较省钱的购买方案也是不确定的,而是由不同的领带购买数量决定的解:设店老板需购买领带x条方案一购买需要付款200X20+X40=40x+3200方案二购买需要付款X=36x+3600假设y=(40x+3200)-(36x+3600)=4x-400当yVO时,即20

5、二同样省钱当y>0时,即x>100,方案二比方案一省钱答:当购买领带超过20条而不到100条时,方案一省钱,当购买领带等于100条时,两种方案一样省钱,当购买领带超过100条时,方案二省钱二.分类的原则分类讨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在初中阶段我们经常用到以下几个原则1.同一性原则分类应该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即每次分类不能同时使用几个不同的分类依据,否则会出现重复的现象,例如有些同学认为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样的分类是错误的,不但以边来分类而且以角来分类,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这样的分类犯了标准不同的错

6、误1.互斥性原则分类后的每一个子类应该具备互不相容的原则,即不能出现有一项既属于这一类又属于那一类。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项比赛,初一六班的6名同学报名参加100和200米的赛跑,其中有4人参加100米比赛,3人参加200米比赛,那么就有1人既参加100米又参加200米比赛,这道题目分类的互斥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分类后的每一个子类合并起来应该等于总类,否则会出现遗漏的现象。例如某人把实数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这样的分类是不完整的,因为零也是实数,但是零既不是正实数也不是负实数。3.多层性原则分类后的子类还可以继续再进一步分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例如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

7、和无理数,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