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44608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二科【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S68(2016)6[摘要]探讨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原因及找到预防的方法[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护理分类号:R473.73中心静脉导管(cvc)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带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的位置来定义。由于cvc置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其血流快,管径大,液体输入速度快,便于操作,刺激性的液体对血管不会造成血管损坏。便于长期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的
2、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故临床上使用广泛,但并发症较多,导管堵塞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2015年1月一2015年12只在我科重症监护室井有82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6.5岁,保留最短1天,最长30天,置管平均9.5天。82例患者中因导管阻塞,滑出,导管超出置入时间,予以2次置管,实际置管88次。1.2堵管判断标准。每日输液结束后用配置的肝素液(12500万U肝素液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正压封管,输液前用空针回抽有回血确认后再用生理盐水10ml冲
3、管,按照正常程序输液。届输液器后开至最大流量,记录1分钟滴速并记录。通畅:抽回血/推入液体顺利,滴速大于60滴每分;部分堵塞:回抽有血,滴速20-59滴/分;完全阻塞:无回血或滴速小于19滴/分。[2]1.3结果82例次中导管通畅65例次,约占80%;完全阻塞7例,约占占8%,部分阻塞10例,占12%。2原因分析2.1堵塞发生原因。血栓以及导管内壁沉积物形成,是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主要原因,这与很多种因素有关。有的病人入院前就己经有血栓了。2.1.1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疾病是个全身性疾病,血液黏稠度高,病人血液多呈高凝状态,血
4、液更易凝固而形成血栓。2.1.2血管壁损伤。中心静脉穿刺吋,不仅损伤列静脉内膜,冋吋置入的导管作为体内的异物易引起血管内膜炎症反应性炎症,损伤的血管内皮被纤维蛋白及血浆蛋白包围,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或蛋白鞘。2.1.3血液动力学改变。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意识障碍,行动不便,肢体偏瘫,使肢体随意性活动减少,血流减慢,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2.1.4使用时间。随着置管吋间延长,高浓度液体及静脉高营养,人血白蛋白,血液制品输入,使各种堵管因素不断叠加,加上导管内壁沉积物增多,导管堵塞的机率上升。2.2护理对策2.2.1严格掌握适
5、应症。上腔静脉综合症的病人忌行picc,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及血小板计数大于300*109/1,血糖高于5.9mmol/l的患者忌行中心静脉置管[3]。2.2.2穿刺技术。穿刺者应奋娴熟的技术,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而增加血栓的几率。置管吋间: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置管不超过30天。2.2.3正确的封管。选择脉冲式正压封管,防止血液返流入血管,能冇效的预防纤维素血栓形成。并予以肝素液的浓度为125u/ml,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2.2.4合理安排液体输入顺序,先输乳剂,输注酸碱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
6、液完用20ml空针彻底冲管。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吋加取液体,如遇输液不畅吋应及吋处理。2.3穿刺点的观察2.3.1穿刺后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奋无红肿、出血,记录置入长度,并做好交接班,如有异常,及吋报告医生处理,必要吋拔管。2.3.2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如明显减慢或堵塞,应警惕血栓形成,禁止用力推注,必要吋予以尿激酶溶栓,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0万u,10ml空针边抽边观察。2.3.3加强健康教育及cvc的维护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健康教育,解释cvc置管的重要性。护士也应加强巡视
7、,观察cvc的通畅情况,导管妥善固定,最好予以U字型固定,避免导管扭曲,受压,翻身时避免滑脱及打折,必要吋遵医嘱予以镇静治疗,加强肢体约束,防止非计划性拔管。3小结为防止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节约费用,应该规范操作,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每日评估置管的必要性,尽早拔管,就可能最大程度降低导管堵塞的风险,同吋液减少感染的风险。参考文献[1]董明芬,韩艳萍,林爱宝,集束干预策略下单次封管防范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01-1303.[2]袁美方。深静脉置管术后堵管因素与
8、防护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2):721.[3]韩修英,陈秀芳,孙风英,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堵塞原因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2):7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