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

ID:28030373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_第1页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_第2页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_第3页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_第4页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性论视角的先秦儒家教育观(丙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宄中心,四川南充637009)摘要: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探讨人性论的有很多,他们自觉地把人性和教育联系起来,人性论是他们教育理论的基础。木文从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出发,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几个方面阐述先秦儒家的教育观。关键词:人性论;孔子;孟子;荀子;教育观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074-02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木质是什么的学说,它所要解决的是人到底是怎样的问题。而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人应当是怎样的,这样的人怎样培养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山人性论与教育观密切联系的内在逻辑性。教育活动离不开人,同样教育理论也不可能跨越人性问题,特别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理论与人性论是合为一体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很早就自觉地把人性与教育关联起来。在中国古代,以先秦儒家的理论最具代表性,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提出了各異特色的人性观和教育观,并付诸实践,以期改良、改善人性。一、先秦儒家人性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各个方面都有经典论述。作为教育学家,虽在人性

3、问题上所论很少,却同样经典。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命题,与此相近的言论还有“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乂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论语·季氏》)可大体概括出孔子人性论的基木观点:(1)人的木性是相近的,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智力上有特别聪明的“上智”之人,也有特别蠢笨的“下愚”之人。(2)人的本性是可以变化的,人们道德本性的差别之所以如此悬殊,主要是教育和环

4、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故后天的教育和道德实践对人性的养成具冇决定性意义。但上智之人“生而知之”不须变化其性;下愚之人“愚蠢之至”,不能变化其性。孟子是先秦儒学的发展中对人性提出明确价值判断的第一人,由此开启了人性善恶的争论。孟子坚持“性善论”,提出著名的“四端”说,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认为人先天具有良知良能,仁、义、礼、智是“非由外烁我也”的社会规范,也是“我固冇之”的善良本性。

5、孟子并不认为人生来就是道德完善的人,而是每个人生来即有“不虑而知”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能,若要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境界,还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内省和主观修养,“求其放心”,扩充“善端”,使善性变成现实性和必然性。性恶论的代表是我国战国吋期的荀子。他认为:“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人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本性里面就冇好利、多欲的恶德。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抑制人类永不满足的贪婪欲望、仇视他人的自私天性。必须要通过后天的礼义引导、教化,人性便可以得到改善。荀子

6、认为善良是后天人为的。他所倡导的哲学是教养哲学,凡是善的、冇价值的东西都是人为的产物,教育是对人性恶的矫正、改造与控制,是形成人的社会秩序有益的习惯。孔子、孟子、荀子都认为人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非常注重通过改变环境,通过教育来促进人身心的发展。二、先秦人性论的教育观1.教育对象孔子的人性论,带来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蕴涵丰富的教育思想。由“性相近”引申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本意即教育平等,教育对象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和华夷,人人都

7、可以人学受教育,无疑超越了奴隶主贵族“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和“有教有类”的办学思想。孔子宣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且力行之“诲人不倦”,从而引发了历史上私学的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歼阔了人才的来源,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其弟子来自诸侯各国,分布地区较广,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事实,也充分说明孔子作为一名伟大教育家的“冇容乃大”的胸怀。孟子是一位具有较浓民本主义色彩的教育家,他从“性善论”出发,认为凡是人类都具有先天的善性,“圣人,与我同类者。”

8、认为圣人和一般人是同类,只要人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善端”,就可以成为和尧舜一样的圣人。荀子与孟子尽管在人性宄竟是善还是恶方面存在严重的分歧,但在肯定人与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人人可受教育,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的观点确是一致的。荀子也主张人性相同,“材性智能,君子小人一也。”荀子认为人性都是恶的,但只要能注重后天的伦理道德的自我修养,遵守圣人制定的礼仪法度,这种恶的本性都可以改变的。2.教育0的孔子的教育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