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

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

ID:28025284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_第1页
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_第2页
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_第3页
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曲同工张照洋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464000摘要浅谈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同,以及对人发展教育的积极影响关键词性善论性恶论人教育教育领域里一直争论人性木善还是木恶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不少著名学者做出了不同的见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性木善,而西方《圣经》中则有著名的人类“原罪说”,认为人性木恶。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则认为“没有抽象的人性”,“人的木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基础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的木性是随着社会历史变化而变化的,并没有先天的善恶。德国学者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了和马克思相似的观点,认为“人

2、并没有与生具来的抽象本质,也不具有永远不变的永恒人性”。当代学者叶澜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界定人性。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确十分复杂,即便是同一学派,也有不同的见解论断。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同属儒家学派的的两位大儒孟子和荀子却对人性持有相反观点,而这两种截然不断的论断却乂有着某种极为相似的地方和共同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木文不去界定人性到底为善还是为恶,而就将二者的异同做简要的论述,以期获得一些有益的教育启ZjsO一、两者异曲之处。(一)孟子一育•被视为孔子学说的嫡传弟子,因此他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孔子在人性方面曾有这样的论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孟子

3、则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木善,认为真正的人性不是“食色,性也”之类的,那是与动物牛犬之类没什么区别。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仁义礼智都不是外烁的,而是人所固有的,因此孟子认为人性木善。(二)比孟子稍晚的苟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苟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今人之性,生而有恶疾焉。今人之性,生而有耳目之欲焉。今人之性,生而有好色焉”,并对孟子的性本善展开了激烈的批判。首先苟子认为孟子不懂“性”“伪”之分,所谓人性者是“天之就也,不可当,不可事”。“性”就是人与生具来的自然属性,任何经过后

4、天习得的都不能称之为“性”。而孟子认为“我固有之”的仁义礼智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学习,慢慢沉淀演化而来的。因而在苟子看来这些“可学而能,可事而成”的仁义礼智只能称之为“伪”而不能称人的本性。其次苟子认为孟子的“人性之善,无辨合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是一-种无实践价值的理论。在春秋无义战的时代,各诸侯国争与气力,争伐不休,孟子的人性本善论闲的苍白无力,不和吋宜,苟子认为只有人性本恶才能说明并解决现实问题。二、两者同工之妙。(-)共同强调教育的作用。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并不是认为既然人性已经本善,那么就不需要儒家教化以使人向善,恰

5、恰是人性本善才应该可以而且能够因势利导来扩充人的善师。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却只是一种道德的可能性,人只有进行教育,不断地扩充善性,进行道德教育,才能真的使人从潜在的善成为真正的现实中的善,才能明人伦。对于教育对人,对社会的作用,孟子很是乐观。孟子认为通过教育“人皆可以为尧舜”;而社会也会出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大同局面,从而实现天下太平。荀子则认为人既本恶,因此才需要礼仪师法教育,不然,人人“纵性情”、“安姿睢”“强者害弱,众者暴寡”,那么天下就会大乱而亡。那么既然人性本恶,人性又怎么可以接受礼法而实现向善的转变

6、呢?在这里,苟子并不是一个绝对性恶论者,并没有像他的弟子韩非那么极端的认为人性贪婪,好利而不可改变。相反,荀子认为人依然有向善的潜能。人作为能动的主体,完全可以认识并掌握仁义礼法。人性最终向善还是相恶,取决与后天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强调环境影响和个人努力。孟子、苟子都认为环境和个人努力对向善有影响作用。在具体上,孟子持“内发说”,较为重视个人内在修为,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积极作用,要求存心养性,反求诸已,即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即“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教,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荀子持外烁论,认为教育的“起伪”“积善”是通过由外

7、而内来实现的。因此荀子重视在外环境的影响,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当然,孟子也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认为环境越是恶劣越有可能造就大才;荀子亦认为个人只有“积善成德”才能“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积硅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孟子认为学习要注意遵循发展人的内在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