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70039
大小:483.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7
《0318《上博七》补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博七》補說(首發)楊澤生中山大學中文系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6《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本文簡稱《上博七》)收入《武王踐阼》、《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凡物流形》及《吳命》等五篇竹書。本文打算在整理者和有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作些補充論說,請大家指正。一、《武王踐阼》中的“”字《武王踐阼》15號簡有個作如下之形的字:整理者陳佩芬先生釋作“逆”,並把其相關簡文釋寫作“吏民不逆而訓城,百眚之為”,讀為“吏民不逆而順成,百姓之為聽”,說“此句意為:
2、使民衆不逆反而順從,百姓將這些話常存於耳著於心。”(馬承源,2008:165)其實其右上部分的“”是“毛”而不是“屰”,應該隷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所收《季庚子問於孔子》17號簡有個寫作的字,整理者原來也釋為“逆”,楊澤生(2006)已改隷作“”,認為可讀為“眊”、“秏”或“耗”,意為昏聵、惑亂。驗之原文“因故(冊)禮而彰之,毋百事,皆請行之”,可謂文從字順。“”和“”當是異體關係。本簡“”似乎也可以解作惑亂,而“吏”字則應改從禤健聪(2009)讀作“使”,“使民不而順成”就是使老百姓不惑亂而順成。但是比較下面《晏子春
3、秋•內篇·問上》中的話: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公患之,問於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曰:“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黨,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國之地,不秏小國之民,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眾彊,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訓加於諸侯,慈愛利澤加於百姓,故海內歸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黨,故讒諂群徒之卒繁;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秏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眾彊,故天下不欲其彊;災害加於諸
4、侯,勞苦施於百姓,故讎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簡文“”當讀作此“不秏小國之民”和“秏小國之民”的“秏”,當損害講(參看宗福邦,2003:1621)。“吏民不(秏)”即“不秏吏民”,其主語應該是省略了“武王”。結合前面簡文,其句意當是武王按照丹書上所講的去做,不傷害吏民,自然會順利成功。整理者釋為“”的字原文作如下之形:復旦(2008a)懷疑是“經”字,禤健聪(2009)則釋作“緒”,並且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證。考慮到滕壬生(2008:1077)所錄楚簡“經”字或作如下兩形:我們懷疑原釋為“”的這個字右上角是此二形右部的簡省,
5、故仍釋為“經”。下面《荀子·儒效》中的一段話大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百姓之為經”的意思:秦昭王問孫卿子曰:“儒無益於人之國?”孫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則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愨,必為順下矣。雖窮困凍餧,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義;嗚呼而莫之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養百姓之經紀。埶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引文中的“養百姓之經紀”與簡文“百姓之為經”大致相當。無論是簡文還是上引《荀子》,其大意都是說上層作對
6、了,下層百姓也會安於本分。二、《鄭子家喪》中的“辸”字《鄭子家喪》6-7號簡說:夫=(大夫)皆進曰:“君王之(起)此帀(師),(以)子(家)之古(故)。含(今)晉人(將)救子(家),君王必進帀(師)(以)辸之!”王安(焉)還軍辸之,與之戰於兩棠,大敗晉帀(師)安(焉)。“辸”字整理者陳佩芬先生釋作“(起)”(馬承源,2008:178、184)。復旦(2008c)改釋為“辸”,說“君王必進師以辸之”,“辸”應表示“迎擊”一類意思,疑讀爲“應”或“膺”,並從傳世文獻中舉出相關的下列文句:《戰國策•齊策一》:“使章子將而應之。”《戰國策•燕策
7、二》:“夫以蘇子之賢,將而應弱燕,燕必破矣。”《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孟子•滕文公下》:“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赵岐注:“是周公所欲伐擊也。”此後孟蓬生(2009a、b)對讀“應”之説作從音韵學上作了進一步的論證。陳偉(2008、2009b)則釋爲“仍”,為因、從之義。而何有祖(2008)訓作及。此外還有網名“月有暈”者讀為史牆盤銘文“廣楚荊”中表示打擊義的“”(參看孟蓬生,2009a)。我們認為復旦學者指出“辸”表示“迎擊”一類意思是很正確的,但其所列文獻中的“應”和“膺”都是“擊”的意思,與簡文“辸”還表示
8、“迎”義並不密合。其餘各說也同樣沒有解决“辸”應表示“迎”義的問題。我們懷疑“辸”可以直接讀作“迎”。“辸”字古音屬日母蒸部,“迎”則屬疑母陽部。從聲母來說,日、疑二母分別為舌上音和喉音,看起來頗有差別。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