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9154
大小:543.6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7
《反比例函数复习.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学员编号:年级:九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课题反比例函数复习授课日期及时段2013年9月13日17:30—19:30教学目的复习反比例函数典型考点,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为常数,)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注: (1)反比例函数中的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0,也可写成或,其中k≠0; (2)在反比例函数(k≠0)中,x的指数是-1。如,也写成:; (3)在
2、反比例函数(k≠0)中要注意分母x的指数为1,如就不是反比例函数。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注: (1)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得:x和y的值都不能为0,并且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2)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一般应从1或-1开始对
3、称取点. (3)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分别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图象位置与函数性质 当k>0时,x、y同号,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x、y异号,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若点(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点(-a,-b)也在此图象上,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 正比例
4、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像直线有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双曲线)位置k>0,一、三象限;k<0,二、四象限k>0,一、三象限k<0,二、四象限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1.反比例函数y=中k的意义 反比例函数y=(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知识点四: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中,只有一个
5、待定系数k,确定了k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只需给出一组x、y的对应值或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中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知识点五: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反比例函数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针对一系列相关数据探究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近似满足的函数关系。3.列出函数关系式后,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某三角形的面积是2时,底边长y与该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是。规律方法指导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注意的问题 (1
6、)k是常数,且k不为零; (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的一切实数; (3)自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的一切实数.2.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要注意的问题---- (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 (2)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因此不能把两个分支连接起来; (3)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x和y的值都不能为0,所以画出的双曲线的两个分支要分别体现出无限的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的变化趋势.3.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1)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含k的方
7、程; (3)解出待定系数k的值.二、典例精析类型一: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例1.已知函数y=(m+1)x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_________.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0.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变式2】已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且当时;当时,求时的值.【变式3】(1)已知,而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并且时,;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直线:与平行且过点(3,4),求的解析式。类型二:参数k与反比例函数图象 例
8、2.函数与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且则函数与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 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