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

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

ID:27962347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_第1页
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_第2页
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_第3页
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评丁晓原《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王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文体的演变犹如社会历史进程之变迁,虽有转型与激荡,但总体来看,既不可能断崖式崩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基本呈现互为关联、互为肯否、互为扬弃的复杂代际更替运动过程。丁晓原的新著《行进中的现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2016年版)对于两个时代散文的“关联研究”所秉持的理念和所给予我们的印象正是如此。作者以“现代性”为红线,将晚清与“五四”散文链接起来,阐述其中的同与异、断与续,侧重于探讨看似颇具“断裂”色彩的二者关系的内在机理之“关联”。以“现

2、代性”理论观照晚清与“五四”散文的“关联性”流变,充分显示出丁晓原的学术视野和理论勇气。关于“五四”、“散文”和“现代性”等问题的分而论Z并不少见,而将Z统而观Z,并将晚清散文予以联结叙述,则在国内散文研究领域具有领风气之先的意味。作为一个具有多向度和多层次内涵的概念,“现代性”(modernity)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已被广泛运用。将“现代性”概念落实到散文领域,丁著作出这样的解释:“是意指现代散文中木质地或者标志性地异于古代散文的文体精神及其表现方式。”情思意念、语言符号、传播载体等是其主要构成元素。有学者指出:“文学文体大致可

3、被区分为三个层次: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言模式以及作为作品的体裁和作家的风格。”在丁著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作者基于这三个层次对散文的基木论述。具体来讲,全书主要以宏微相间的方式从三个维度观照晚清与“五四”散文问题。一是以“现代性”作为谈论晚清与五四散文联系的核心词,一方面通过绪论和第一、二、三、四章等,宏观阐述两个时代散文文体的本质呈现一一散文的逻辑结构、晚清散文的现代性“元素”、“五四”散文的现代性生成及其命名与义项,乂通过第十一、十二和十三章论说两个时期散文语言的变迁。二是有关散文的传播。第五、六章总说

4、媒体生态与晚清“五四”散文的现代转型,第八至十章则抓住近代中国印刷传媒的兴起这一要素,譬如对于“新文体”和“报章体”,对于《新青年》《语丝》和《小说月报》等三个代表性期刊,从三个方向阐述五四散文的传播路径、内在精神和文体样态。三是对代表性散文作家的个案剖析。以第十四至十八章的篇幅论述晚清和“五四”两个时期的冯桂芬、王韬、梁启超、鲁迅和周作人等作家Z散文观念、创作成就等。丁著对于晚清与“五四”文学关联的认知有其自身独特意义。在周作人和朱自清所认知的“五四”散文受明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影响之外,作者提出自己的新见:“晚清文学与'五四'文学Z

5、间并没有由于辛亥革命的发生而断裂开來,相反,'五四'文学历史地承接着晚清文学,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生成自身的品质。”这一观点不仅是对“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积极呼应,也是丁著全书立论的基础,是其阐述所有问题的逻辑起点。而在有关晚清与“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叙述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其中反思(批判)性的论述。它无疑直指两种形态散文具有某种“同构”意味的实质,也是在一个最为根本的层面上对两种散文形态作出的深究。丁著在谈论晚清与“五四”散文的内在勾连时,注意到存在于现代性之中的反思(批判)性。与传统散文“文以载道”的面目有所不同的是,晚

6、清与“五四”散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与具有威权意味的道统“唱对台戏”的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及文明批评的利器。在作者看来,晚清知识分子对当时的屮国社会做出过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审视与批判:“那些以批判作为题旨,或包含了批判的要素的写作,不仅成为近代思想史叙事的重要材料,而且也为晚清散文注入了别于古代而能联通现代的新异之质。散文中批判性题旨的普遍化,既标志着作家主体性的成长并走向自觉,也表示了某种文学功能的冋归与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晚清散文现代性的特质在于一个“转”字,即由传统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的“转型”;而“五四”散文则表现为一个“变”字,

7、即在外来四方文化为强力推手的作用之下,呈现对于传统散文的某种“颠覆”。这诚如作者所言:“'五四'散文批判性主旨的凸显,导源于作家作为社会良知公证人形象的自认和自认的可能。这种自认,表示了作家对'莫谈国事',写作只为'稻粱谋'的言说规约的漠视与颠覆。”丁著的第十一至十三章重点谈论的是屮国现代散文语言的变迁问题。语言是文体的“外壳”,即所谓“外形式”。这当然也是论述晚清与“五四”散文关联的重要一维。由晚清梁启超为代表的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白相间之“过渡语言”,逐步走向“五四”时期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书面化口语”,由晚清“报章体”对于吋务

8、的关注、新词语的运用和平易叙述,逐步走向“五四”时期具欧化色彩的“杂文”和“美文”,语言变迁或曰语言革命的背后是思想与观念的转型。丁著通过“文与言的流变”、“语言现代化与散文现代性”和“语言方式和现代散文体式”等章节对此做岀深入的考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