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ID:27957471

大小:58.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1页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2页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3页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4页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四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孔子创立的“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只有正确认识评价,才能在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中提供有益借鉴孔子创立的“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沿袭2500多年的历史上,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四治”思想,作为儒学的核心和精髓,不仅是中国宝贵的优秀文化,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只有正确认识评价孔子的“四治”思想,才能在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孔子的“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提倡“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

2、想的核心。在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提倡“德治”。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指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孔子的这种对庶民也要“齐之以礼”的思想,实际上是对周礼“礼不下庶人”和

3、“折民惟刑”旧传统的重大修改和突破。三是“宽猛相济、德主刑辅”。孔子虽主张“德治”但从不否定刑罚等暴力作用,每当教化无效时,他也主张诉诸刑罚强制力。如“郑国多盗”,统治者出兵镇压,孔子称赞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提倡'‘礼治”。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耦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耦(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孔子主张“礼治”,但不排斥“法

4、治”,他认为“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除尘滤布而法治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这就是说,礼则重于教化劝善,“防患于未然”,而法则惩戒于后,测重于罚恶,两者各有不同的作用。提倡人治。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这是从“德治、礼治”的结合中得出的必然逻辑。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5、,虽令不从”。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关系到国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兴衰问题,因而他不惜修正周礼的“亲亲”原则,要求“举贤才”,主张让非贵族出身的“贤才”也能参与国政。因此,提出了“为政在人”和“先有司,郝小过,举贤才”的主张。后人把这种主张叫做“人治”或“贤人政治”。关于“人治”和“法治”问题孔子虽主张“人治”,但他并不否定“法治”作用。-是对社会犯罪,他主张“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反思历史,笔者认为,“人治”与“法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只有“人治”没有法治,国家的统治秩序就没有保障;只有“法治”没有“人治”法治”就发挥不了

6、应有的作用。正确的“人治”是奠定“法治”的政治基础,“法治”是“人治”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这就是说要想通过法治实现统治,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守法、执法队伍即“人治”。而真正的法治是与政治的民主相联系的,没有民主政治,法治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实行“依法治国”,防止社会不正常情况下的“人治”即“以人定法、以权压法”的历史悲剧重演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孔子提倡的“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在历经古代、近代血脉承继和修改完善后,已对中国的政治、伦理道德、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时隔2500年后的当代,仍保留

7、着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孔子“四治”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孔子创立的人类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产生了长久而深远影响,但却经受了历代不休的争议,褒贬不一。尊孔者将其奉为金科玉律,反对者视为绳索桎梏,时而捧上云端,时而打入地狱。誉者自誉,毁者自毁,分歧扰攘,史不绝书。他在历史上的美名和骂名是罕见的。在封建制度诞生初期,孔子思想以其保守迂阔之特点,见恶于诸侯,斥逐于新贵,非议于诸子,焚禁于秦皇,其政治厄运,无以复加。然而奇怪的是,秦始皇以残酷暴政由西向东统一了中国的政治,而孔子却以儒教“四治”自东向西统一了中国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