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49451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校外教育协同治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校外教育协同治理研究校外教育分为公办和私立两种,本文探讨的校外教育属于前者。由于归口多元、服务多样、体系庞杂,系统内部又缺乏沟通、联系,我国校外教育呈现条块化、孤立化发展态势。如何打破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推动校外教育走向协同治理,是现阶段亟待突破的关键议题。以往针对校外教育协同、合作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多从制度设计角度出发,把问题归因到校外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对制度运行过程及其行为主体的行为逻辑缺少关注。由于不同校外教育行为主体基于自身的利益及制度环境考量,形成不同的行为逻辑并支趾着主体的行动,顶层设计再完美,也有可能在利益
2、博弈中消解和畸变。因此,基于多重制度逻辑来认识校外教育不同主体的行为逻辑及其行为表征,对深化校外教育协同治理有重要意义。一校外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协同治理所谓协同治理,是指国家基于特定的目标,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及沟通、合作机制,致力于校外教育共同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校外教育的业务水平和行业凝聚力,推动校外教育整体发展、协调共治的过程。打破条块化发展格局,推动校外教育走向协同治理是现阶段我国校外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协同治理有利于凝练校外教育传统,构建规范、一致的话语体系。长期以來,由于校外教育系统条块化、孤立化发展,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
3、通联系,行业内部话语碎片化、浅表化、形式化问题突出,不仅不利于系统内部经验分享、传播,也不利于同其他教育系统平等对话、交流,导致校外教育渐趋“失语”而边缘化,不仅自身独特性无法彰显,也难以对自身存在合理性进行有效辩护。尤其在学校课程变革及社会可替代性教育资源涌现的背景下,校外教育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行业价值认同的促发,有赖于共通问题的凝练与升华,有赖于集体协作的互动与整合,缺乏了协同治理,也就失去了话语体系孕育的土壤。其次,协同治理有利于弥合校外教育机构质量差异,促进校外教育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跃升。由于行业“先天不
4、足”(除教口外多缺乏自主办学经验),再加上缺乏监控、指导,质量问题成为制约校外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校外教育课程li标被经济指标绑架,课程结构失衡,且缺乏针对校外特点的教师培养管道,整体师资素养较弱,导致校外教育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校外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经验分享与知识转移,机构内部及归口之间质量差异较大,系统内部公平问题突出。解决校外教育质量问题,内涵发展是关键,在国家政策及校外教育支持系统并不健全的背景下,很难由个别机构独立完成,这就需要通过协同治理凝聚行业力量,形成校外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知识转移与经验分享,弥合
5、机构办学质量差异,推动校外教育服务质量整体跃升。再次,协同治理有利于实现校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一刀切”,发挥主办单位独特优势,形成“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协同效应。通过沟通联动,发挥教口的业务指导及师资培育优势,充分利用团口的资源协调能力,发挥专门性校外教育机构的场馆资源优势,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形成校外教育集群优势。最后,校外教育协同治理是一个“发展性”命题,受自身历史逻辑的驱策,应正视其在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的不同矛盾侧面。1957年颁行的《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儿项规定》明确了“教团共管”的治理模式,规定校外教育机构在业
6、务上接受教育局指导,在行政管理上受团、教共同指导,这是我国校外教育协同治理最早的“雏形”。1995年《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校外教育治理由“教团共管”向“归口负责制”的正式转移。“归口负责制”降低了校外教育办学的准入门槛,激发了社会主体自主办学热情,同时由于权力过分集屮,校外教育条块化发展的弊端日益暴露。当前,校外教育协同治理问题更加复杂,校外教育主体由教、团双主体变化为多主体格局,且在市场浪潮冲击下各归口利益固化,很难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实现。虽然国家试图从权能协调的角度來缓解校外教育治理矛盾,但效果并不理想。校外
7、教育主管部门因利益、价值冲突而“貌合神离”,校外教育机构自身迫于行政压力、经济压力“应付了事”,协管部门也因权能缺失而变成一个制度“空壳”,甚至异化为“培训机构”,校外教育协同治理制度名存实亡,各自为政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校外教育协同治理任重而道远。二校外教育协同治理现实闲境剖析按照沃尔特・w.鲍威尔的观点,所谓制度逻辑,是指任何制度秩序都会根据各自的中心逻辑(物质性实践和符号结构系列)建构其组织关系和制度安排,并塑造主体行动机制与行为方式。在新制度主义看来,国家、校外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协管部门等行为主体不是“行政”意义上被动地接受
8、指令的“受体”,而是具有特定利益偏好、价值诉求及目标实现能力的“理性经济人”。对于协同治理而言,不同主体受自身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利益诉求影响,转化、消解上层指令,形成各自的行为逻辑,对校外教育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