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49168
大小:6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王耘摘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缺少活动的弊端,木文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方面进行探讨和归纳,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前准备;课后反思作者简介:王耘,任教于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教育仍然存在“教师苦教、学牛苦学”的现状。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针对如何切实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课前准备1•抓好集体备课是前提备课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木身就是一
2、种教学活动,不能认为只有上课才是教学,备课是比上课还要重要的一种教学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认真备课,熟悉了教学内容,掌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熟悉了学牛,了解了学牛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特长;确立了教法,设计好教学进程,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学的质量就从根木上得到了保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两者结合进行的方针。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要站在整个年级的高度研究整个学科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认真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整合所有教学资源,精选精编,精讲精练。如韩
3、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绝。备课组在集体备时就决定从作品的情感入手,提炼出作品的情感关键词,基于这样的定位,就提炼一个“悲”的情感关键词,这样来宜接、简洁地解读作品。问题的设计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你体会这篇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10个“呜呼”句子来反复玩味,可以读出作者的“悲怆、哀痛、悔恨、孤独”的情感内容。并由此推果溯因,这些情感的生发皆来自于十二郎的早逝。作者由十二郎的“死”向四面八方辐射,想到当前、过去、往后的种种情形,由此而引发了丧侄
4、失亲之痛、手足情深之思、家门不兴之伤、人生无常之叹等。由情感当线,串起文章各部分内容。2•潜心与文本对话是关键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章记叙、说明、议论兼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多种多样,在处理教材中,或者长文短教、或者浅文深教、或者提问质疑、或者课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体现可变性、灵活性。课文篇篇不同,内容课课迥异,教学设计要有新意,并且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依教材特点制定教学目的,依学生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这就是教学设计中的灵魂。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如果我们不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想一想,对文章的开篇与
5、文眼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的老师一上来便讣学生冋答:“颇不宁静点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反复思考也想不到“苦闷、哀愁”的点子上。其实我们可尝试从另外角度去设计:“作者为什么去游荷塘?”作者描写荷塘是浓墨重彩的,作者写荷塘,其实是借荷塘来移情,来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微妙,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3•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去预习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活动,不能仅仅认为备课只是教师的事情而与学生无关。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强调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很
6、少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便性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吸收。现代教学,不但重视教师的教,而且应重视学生的学,“学生备课”就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因而,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的不同,分层布置预习作业,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让他们把课文读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课堂教学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7、如何把“讲堂”变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性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这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1•要树立正确教师观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的一切都由教师设计控制,是授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而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指挥操纵着几十个不同的面孔。其结果是,学生被磨平了个性,只能从教师的暗示或明确给予中得到一致的答案,由教师的讲授中获得千篇i律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发挥。《高中课程计划》明确提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明确规定
8、了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表达,努力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敢于表现的精神,而教师则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