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42787
大小:18.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1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2.能力目标: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第九课
2、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教师讲述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提问: (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2)、什么是宽容?并结合故事说一说宽容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别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宽容可以赢得更多友谊
3、。我们生活在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活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见101页) 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着性格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 (1)小娱和小乐的性格有何不同? (2)小娱和小乐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 (3)小娱和小乐的友谊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其实,人世间也找不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彼此尊重,相互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宽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
4、合作的基础。 (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活动:小培的故事 目的: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宽容的人一定能获得真诚的友谊。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 ○2分析小培的行为有何不妥? ○3分析小亮的行为值得称赞之处。 ○4讨论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
5、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宽容也是一种境界,一个真诚的宽容他人的人,他的境界就提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不懂得宽容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麻烦。让我们来看看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可以上学生表演书中的故事,完成书中的提问,教师小结,略。) 出示故事:是宽容还是纵容? 小强吃饭很挑食,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这是宽容吗?这样做有什么害处? 通过辩论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三)课堂小结
6、:集体朗诵P102页的诗,结束本课。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第2课时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
7、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