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36790
大小:74.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书法艺术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书法艺术欣赏[摘要]书法艺术欣赏是对一幅书法作品全方位地审美、品评,是对书法作品从整体风格、整体结构、笔法笔力、章法布局、文字内容方面去欣赏,也是对书法家精神、气质、学识、修养、品德的再现。[关键词]书法艺术欣赏;传统文化;审美活动[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98-02书法、国画、中医、京剧乃中国四大国粹。四大国粹中被世人公认为中国高雅艺术的书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各个时期书家的不断完善、创造、拓新,时至今日,仍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
2、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特別是改革开放以來,书法艺术的繁荣使广大书法爱好者倾心热爱,成为人们获得精神享受的“物化产品”。将书法作品悬之斋室,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美学、知识的交流。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品味,对书法内容的启迪、鉴悟,达到愉情弄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己成为当代人欣赏书法艺术的一种时尚。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欣赏对象的书法作品,既是书法家主体精神的产物,也是书法家精神、气质、学识、修养、品德的物质冉现,要想从中归纳出书法家的风格,了解书法家作品的感人之处,就必须学会欣赏书法,就必
3、须具备一定的书法知识和美学知识,还要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了解书法时代的趋向和风貌书法家的流派的形成以及书家个人风格的特殊显现。所以,欣赏书法作品,从普遍意义和思维规律方面讲应为三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一一第一印象、详察细品、动情入微。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欣赏逐渐上升到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才能达到欣赏书法艺术的真正冃的。书法艺术欣赏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高低与欣赏者的文化水平成正比。对于书法之美,先辈们多用形容词和动词作拟比性描述,例如“金刚怒目”、“渴骥奔泉”、“冰河危石”、“雪林枯松”、“鹰搏隼
4、击”、“惊蛇走虺”等。这些词汇给人形象地联想和感受,可帮助欣赏者从大的轮廓上体会、区别书法的风格倾向。由此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书法作品都有各自的审美倾向。下文归纳几种常见的风格范畴,以便能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书法给人的美感,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审美趋句逐步确立自己的方句。其一,雄伟庄严。雄伟庄严可以使人联想到浩瀚的大海、巍峨的山峰、广阔的原野、端庄的建筑,也可以联想到伟大的事业、正直的英雄。这类书风,常见于汉代的玺印、西周的青铜器铭文、篆书《泰山石刻》、隶书《华山碑》、楷书《瘗鹤铭》、
5、魏碑《郑文公碑》以及李邕、颜真卿的书法等中。其中,以颜真卿的书法最有代表性。其二,飘逸秀美。飘逸秀美给人优雅、轻松、飞腾、清丽的感觉,使人可以联想到天上的白云、江屮的远帆、挺拔的树木和飞翔的鸟儿,从而产生美妙、亲切之感受。这类书风,常见于邓石如、吴熙载的篆书中。汉代《曹全碑》也集中反映了这种飘逸的书风。行书、楷书方面,王羲之、褚遂良、赵孟的书法都是这种书风的代表。其三,纵横奇屈。纵横奇屈一方面给人以放纵、自由、生命力旺盛的印象,同时也有奇特、幽默、出其不意、趣味盎然的感觉,使人由此可以联想到奇山怪石、万丈瀑布、
6、古代的断壁残垣、苍拙的参天古松等。这种风格反映在秦代的权量钱币、汉代的砖铭瓦当以及汉隶《石门颂》、北魏《龙门造象》等古拙的雕刻中。怀素的狂草、黄庭坚的行草以及米芾的书法,也都是这类书风的代表。其四,工整精细。工整精细常使人联想到精密、匀称、严谨、认真、细腻、工巧,这是艺术的又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又多和工艺美术相联系。书法方面,有唐人写的经文,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赵佶“瘦金书”,文征明的小楷以及杨沂孙的篆书,王福庵的篆刻等。然而,欣赏艺术也有一个入门、渐进的过程,如书法爱好者选择学书范本一样,每个人因各自的知识、
7、阅历、文化构成不同,他们的欣赏水平也各冇区别,但无论是积学大儒,还是士农工商,他们的欣赏活动都要通过不同阶段的市美感受形成自己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保留在一定思想认识领域中,还是逐渐突破这种认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主要取决于欣赏者最基木的目的和动机。艺术欣赏的意识随时代而变,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审美意识根深蒂固,至今仍是艺术审美的主要标准之一。如若英雄沉雄豪劲,若美人清丽和婉,若君子端庄厚重,若才士倜傥俊逸,若野老浑穆苍古,若隐士高逸雅静……这些情态不仅在作者运笔、结体、用墨气韵上表现出来,也在章法、意境上表现突出。
8、一位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往往具备着多种神态,在欣赏时应仔细体会,悟其真谛。如唐颜鲁公的楷书宽绰壮健、沉雄豪动之感强烈,实具大将之忠诚神骨,其字体也端庄平稳、雍容大度,君子厚重之气亦呈于前。宋黄鲁直运笔纵横奇崛而又奔放倜傥,他的字体结体以侧险取势,点画柔中见刚,富有骨力,不仅有野老浑穆苍古之神,更见隐者高逸雅静之态,难怪古人举之为“凌冬老干,偃蹇宕壑”。现代名家沈尹默先生之书精于运笔,其真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