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32874
大小:61.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中医食疗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医食疗学王文富(胜山镇卫生院中药房浙江慈溪315323)【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55-021.前言中医食疗,是指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而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宄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食疗重视的是食物在“疗”、“治”方面的特性,主张用自然的食物通过H常生活中不断的调理而达到防病治病,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不同功效的食物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通过调节人体的正气,
2、纠正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促使病体恢复正常,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保持身体健康,即实现阴平阳秘。这种作用对人体的机能是无伤害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非药物所达到的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食疗充分利用食物的各种性能,调节和稳定人体的内环境,达到天人合一,保持身体健康,祛病延年。中医食疗的这种效果是非药物所能达到的,所以说中医食疗在预防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丙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3、。木文从中医食疗的基木观点,饮食的性质,饮食的作用,中医食疗的基木内容,中医食疗的基木原则等方面来浅析中医食疗学。2.中医食疗学的基木观点括天人相应整体食疗观,食药一体食疗观,调理阴阳食疗观,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食疗观。天人相应整体食疗观: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冋样的运动变化规律。食药一体食疗观:中医学历史表明,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二者皆属于天然产品。食物与药物的性质相同,具有同一的形、色、味、质等特性。调理阴阳食疗观:中医理论认为机
4、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食疗观:主张要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但另一方面,对特殊人或患者也不主张食用与常人一样的饮食模式,可据其不同的体质、职业、信仰与病情,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1.食物的性质古代简称为“食性”,“食气”等,和药物性能一致,也包括性、味、归经、升浮沉降、补泻等内容。食物的“性”:古人按寒、热、温、凉基本上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性质。即:平性食物、温热性食物、寒凉性食
5、物。食物的“味”:即是指食物的味道包括:酸(涩)、甘、淡、辛、苦、咸。食物的归经:归经显示某种食物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部位等的突出作用它表明食物的重点选择性。辛味归肺,酸味归肝,苦味归心,咸味归肾,甘味归脾。食物的升降沉浮:一般来说质轻,温热、辛甘淡的食物其属性为阳多具升浮的作用趋向;质沉、寒凉、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多具有沉降的作用趋向。食物的补泻:一般是指食物的补虚与泻实两方面作用,这也是食物的两大特性。2.饮食的作用包括预防作用、滋养作用、延缓衰老作用和治疗作用。饮食的预防作用: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五
6、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研究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会导致疾病。而通过食物的全面配合,或奋针对性的增加上述食物成分就会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饮食的滋养作用: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从整体观出发的。它认为各种不同的食品分别可以入某脏某经,从而滋养脏腑、经络、气血乃到四肢、骨骼、皮毛等。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成为水谷精微,而滋养人体。饮食的延缓衰老作用:中医在应用饮食调理进行抗衰防老方面,除因吋、因地、因人、因病不同,做到辨证用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外;还
7、常注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临床实际表明,肺、脾、肾三脏的实质性亏损,以及苏功能的衰退,常导致若干老年性疾患。饮食的治疗作用:食物与药物都冇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较药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食物的治疗有三个方面:补益脏腑、泻实祛邪和调整阴阳。1.中医食疗的内容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
8、。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或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中医“食忌”内容丰富。它主张,应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它实际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1.中医饮食的基本原则6.1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6.2食宜清淡,忌膏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