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

ID:27930612

大小:76.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_第1页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_第2页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_第3页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_第4页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魏晋时期酒泉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摘要]魏晋十六国时期,酒泉地区相对稳定安宁。通过己出土的酒泉魏晋墓葬壁画砖,可以管窥这一时期酒泉地区的经济、艺术、文化、习俗、农业等发展状况[关键词]酒泉;魏晋墓;壁画砖;社会生活[中?D分类号]K8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30-02一、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酒泉魏晋南北朝是多个朝代的代称,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长期的战乱和封建割据,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这一吋期,中国北方处于十六国

2、时期,酒泉先后属曹魏、两晋、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统治。早在先秦时期,酒泉一带主要是被羌戎据守。西汉初期,酒泉一带是由月氏统治。文帝、景帝年间,北方匈奴发展势头凶猛,匈奴将月氏的绝大部分赶到伊犁河上游,匈奴遂成为这一地区的占领者。至汉武帝刘彻时,国力空前强盛,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把匈奴逐出玉门关外。《汉书?地理志》记载“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这也是洒泉得名的由来。西汉中期,设酒泉郡。置酒泉郡后,作为西部的前沿之地,酒泉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从西汉开始到北魏,一直称为酒泉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政局动荡,战争的烽

3、烟此起彼伏,但居于西北边陲的酒泉,偏安一隅,虽然也时有政权更替与相应的战乱,但总体上以稳定为主。尤其是张轨治理下的河西,政治安定,社会和谐,各种艺术也得以长足发展,而且张轨逝世后,他的子孙还能使稳定政权得以延续。西凉李?苯踉?年,大量的河西居民随李?鼻〈〈?洒泉,加上李?苯崩?农耕,使得这一时期酒泉地区人口众多,粮食充足,社会整体秩序相对安定,从而为各种艺术创作创造了条件,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也富于多样性。二、酒泉魏晋墓壁画酒泉市的魏晋墓群,主要在酒泉市西北。墓葬总体聚族而葬,排列有序,外面筑有石围墙,有的墓在洞室屮再加砌砖室,大都凿建于戈壁砾岩上。酒泉市规模较大的魏晋

4、墓,基本都有前、后两室,个别墓葬前室中还带有两个耳室,墓室内多镶嵌画像砖,个别墓室还配有小幅壁画。画像砖的砖面横置,四周绘以红赭色边框。基本上是每砖一画,各成独立题材,同一壁上或者相近的几幅壁画,组合起来又能表现出同一主题。20世纪70年代发现清理的丁家闸墓葬,是酒泉市比较典型的魏晋墓葬,因为墓主人具有诸凉小王国中王侯一级的身份,故墓室壁画的艺术水平也比较高,能侧面窥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和艺术水准。丁家闸五号墓的前室是该墓葬的核心部分,前室的壁画也最为精美。壁画以赭红色的宽带间隔为四层,包罗万象,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壁画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其屮以“燕居行乐图”

5、的艺术最为精湛。“燕居行乐图”位于前室迎着墓门的正壁中部通往后室过道门的上端,分为两部分。过道门北上侧绘以墓主人燕居生活,过道门的南上侧绘有歌舞伎乐演奏的场面。乐队席地跪华,领受的乐师手拿秦筝,表情激扬慷慨。画面中的歌舞部分是壁画的高潮部分,画面中间的舞女手转双扇,彩裙飘动,飘起来的长发灵动有形。左侧的舞女且歌且舞,应拍击掌。在曲足方案左右分立一女童和男仆,案前一舞男手持鼓槌,女童、男仆和执鼓舞者左右顾盼,同时将两侧宴席和伎乐的画面也连接呼应,形成一幅完整的壁画。在丁家闸全墓壁画中,“燕居行乐图”的色彩最多也最为丰富,有红、黄、白、石绿、赭石、浅赭、灰、黑等颜色,恰如

6、其分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器物的质感。“燕居行乐图”对个性的刻画很具独到性,墓主人、伎人、舞女、乐师,皆惟妙惟肖,甚至细微到了对变化中的衣摺的刻画,不同人物的胡须和鬓发也各有样式,就连墓主人唇下的胡须也精细地绘出。丁家闸壁画中的仙山,是另外一个重要发现。仙山图位于前室墓顶下部的四周,有驰骋着的青鸟、天马、白鹿等,亦有神仙、怪兽居游其屮。相关学者研宄认为,这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的山水画实物资料。丁家闸壁画屮所出现的仙山,也与当时洒泉一带流行的神仙思想有关。在洒泉其它墓葬壁画中亦画有羽人、麒麟等,这些出土的魏晋壁画表明河西地区佛教盛行前,神仙思想流传深远,直至十六国时期还

7、没有衰竭。酒泉城南的祁连山主峰为传说中的西王母居地,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的出世思想与传说的神仙如出一辙,传说中的仙山往往也是士大夫“隐士派”隐居的地方。魏晋十六国时期,统治者在不断变化,但对山上的西王母祠没有停止祭祀和维修。这表明魏晋十六国时期避世思想和升仙求道风气的盛行是山水画产生的因素之一。当然,丁家闸墓室壁画的大部分内容反映的是为墓主人服役的底层劳动者的各种生活劳动场面。壁画对各种劳动生活场景有细致的描写。如树下的采桑女,她们动作、姿态各不相同;庭院中的奴婢,有着不同的容貌和装饰;墓主人乘坐的牛车,看上去形制准确,层次井然。各种禽畜活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