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

ID:27924073

大小:65.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_第1页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_第2页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_第3页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_第4页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论文关键词:翻译语篇连贯文化缺省论文摘要:外国文学与本民族文学通过翻译文学完成了对话。事实上,在译者将源语文学作品译成另一种文字时,它不仅完成了两种文字的移形换位,更重要的是它启动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催化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了翻译作品如何处理文化缺省问题、恰当地传递源语文化并同时保持语篇的连贯性与可读性。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中走出,创造了人与人交流的工具__语言的同时,也成就了与之息息相关的文化的代代相传。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本民族语言与文

2、化,而每个国家语言文字的进步与发展无不是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文化的融合或语言文字的发展是凭着翻译这座桥梁,这一强有力的不可或缺的介质达到的。外国文学与本民族文学通过翻译文学完成了对话。事实上,在译者将源语文学作品译成另一种文字时,它不仅完成了两种文字的移形换位,更重要的是它启动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催化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了翻译作品如何恰当地传递源语文化并同时保持语篇的连贯性与可读性。一、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文学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作者对自然、生命、社会现象、众生百态等他本人深有感悟的周遭的一切的描述。其首要

3、目的是希望与读者产生共鸣,向读者揭示作家本人的一些生命感悟与思考。作家与读者之间存在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双方所处的共同语言文化背景,取决于作家在创作时对读者的预评估。一个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以与自己操同种语言、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为假想读者。因此,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就是对本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信息与习惯的表述。读者在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时,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先验预设,对语篇会形成连贯的解读,从而使文字不仅停留在纸媒介上,还时时刻刻跳跃在作家的创作中,读者的思考中。那么这样的好作品如何才能与全世界共享呢?当然是依托翻译文学。但是翻译文学能完

4、整地传递每个信息与其内在的联系,能帮助建构外国读者的情感共鸣吗?先验的不同决定了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理解的差异。“先验”所指的主题在一个绝对的、纯粹的单一意义的翻译能力的视界中变了形。因为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新历史(德里达,1997)。与原创作家不同的是,翻译家同时需要充当读者与阐释者两种角色。作为读者,翻译家首先要精通两国语言,精研原作的语言文化信息,尤其是隐性的文化信息,建构自身对作品语篇的连贯性解读。另一方面,翻译家还要做一名好的阐释者,用译入语将原作的语篇连贯性最大限度地保持。Aust认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

5、个次行为构成,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言内行为当然是指字面意思,这一点只要译者掌握了两种语言就不难达到。笔者主要强调的是言外行为。译者怎样用传神译笔将言外行为传递并影响译入语读者的言后行为呢?言外行为是隐形的,不同命题之间的隐性衔接会赋予语句以言外功能(illocutionaryfunction),这种言外功能就是语篇连贯之所在(陈海庆、张银杰,XX)。例如: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译名。霍克斯在译序中认为,将其译成“Dreamo

6、ftheRedChamber”会引起误解。因为“红楼梦”这个意思在英美和欧洲读者的头脑中容易引起的联想与在中国读者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一样。“一个人睡在红色的房间里”这个书名只能引起他们优美神秘的联想,但这并不是中文书名的意思(Hawkes,1973:19)。“红楼梦”在中国读者的脑海中建构的是“繁华似梦,到头皆空”的图景。因为汉语中将红色解释为富贵、繁荣,以及人生如梦的情景预设,超出了这三个字的言内行为,产生了揭示本书主题一一“任繁华似锦梦一场,富贵到头一场空”的言外功能。而对于外国读者而言,这三个字直译却传递不了这样的言外功能。因此,

7、还是译成“TheStoryoftheStone”更为恰当。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还会刺激读者产生言后行为,即读者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作出与源语读者相应的反应,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作是否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也就是说原作作者是否能通过翻译家与译入语读者之间建立心灵的沟通,产生心灵互动,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也能产生原作者预期的反应。例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中的“辽西”不但代表丈夫,而且代表战场。作者期望读者能体会唐代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中国读者由于了解唐代

8、的历史很容易产生共鸣,达到作者期望的言后心理行为。试比较下列两种译文::0h,drivethegoldenorioles/Fromoffourgardentre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