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

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

ID:27915448

大小:63.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_第1页
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_第2页
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_第3页
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地方戏曲唱腔“倒字”现象【摘要】本文意在探讨地方戏曲唱腔的“倒字”问题及成因,希望避免“倒字”现象给地方戏曲的普及、传承造成的危害。【关键词】地方戏曲;唱腔;“倒字”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0-01所谓“倒字”是指演唱中违反四声规律,造成声调和字的音调值错位;让观众对唱词屮的字咅、字意产生误解的现象。汉语拼音对普通话语境下所有汉字都进行了声调规范(即四声规律)。同理,地方话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四声规律。演唱地方戏时,应充分尊重地方话的四声规律。使唱词

2、(字)的音调与唱腔音乐有机结合,才能符合观众对本地剧种唱腔的欣赏习惯。反之,不仅会给观众造成欣赏障碍,甚至会对唱词产生错误理解。如某句唱词“我不要利我要名”,可能会误听为“我不要‘理’我要‘命’”。这种“倒字”现象如果在一台剧目中频频出现,就会让观众大倒胃口,长期下去,必然导致观众与地方戏渐行渐远。必须说明的是,这种“倒字”现象在许多地方剧种的演出中己成为普遍,并没有引起业内人士,尤其是戏曲作曲老师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作为一名戏曲演员经常受到“倒字”问题的困扰,初步认为,造成“倒字”现象,应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对

3、地方戏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现代汉语词典》对地方戏的解释是:“产生在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剧种。”可见,用当地方言演唱是地方戏最本质的特征。而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无外乎剧种的念白和唱腔。用方言表演念白基本不会出现“倒字”现象。难点是在唱腔上。优秀的唱腔设计既能彰显地方剧种声腔魅力,又能把唱词中每个字的音调值与本剧种的声腔音乐有机结合,如水在渠屮,和谐统一。地方剧种的作曲,如不重视或不了解地方方言的四声规律,其作品就会造成大量的“倒字”现象。这种唱腔演员不爱唱,观众也不爱听。原因就在于它背离了地方戏用当地

4、方言演唱的本质特征。二、“以腔行字”的简单作曲模式传统的戏曲作曲模式主要有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这两种。以字行腔就是按照唱词的字音谱写旋律,尽量尊重唱词中每个字的音调值。这种作曲模式虽说限制了曲作者对唱腔音乐的自由发挥,在旋律色彩上有所损失,但不会出现“倒字”现象。所谓以腔行字,简单说就是先写好一段音乐,再把某段唱词填进去。在这种模式下创作的唱段可能音乐旋律很美,但一定会出现大量“倒字”问题。原因是作者强调了唱腔旋律,却忽视了唱词(字)的声调规律,“倒字”现象也就再所难免。还有执着于以腔行字模式的作者,认为“倒字”现象

5、并无不妥,反而认为过于纠缠“倒字”问题不利于他们在旋律创作上的自由发挥,从而造成了“倒字”问题更加严重。笔者认为,戏曲作曲应当取上述两种作曲模式之长,既可写出优美的地方戏曲旋律,又避免出现“倒字”问题。三、外来的“和尚”,念错的“经”一个时期以来,多种原因导致戏曲生态退化,戏曲从业人员也面临生存危机。人才缺乏日趋严重,尤其是基层院团在新剧目创作时,主创人员基本靠借。这些外请的作曲者由于对本地方言的声调规律和本剧种声腔体系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和细致,其快餐式作品想不“倒字”都难。“倒字”现象不仅会出现在外请作曲者的笔

6、下,还会出现在外请演员的口中。只要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当地方言的声?{掌握都很难做到细致入微。由于语言的声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语言的情感,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下会发生音变现象,而这种音变现象j是某一方言最难把握的,我们从外国人讲汉语或广东人讲普通话当中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音变现象从表面上看的确有违四声规律,然而实则是地方方言的精准表达。这种情况不仅方言中存在,普通话同样存在。如普通话巾的“不”字,它的规范声调是第四声,“不朽”“不甘”,但有时也有用第二声的情况,“不胜”“不测”等,就

7、看它出现在什么语境下。要求一个外地演员要在短期内精准、熟练地掌握一种方言是不太可能的,若再耍求其在唱腔屮去发现并且避免“倒字”现象就更不可能了。本来演员对唱腔音乐中出现的轻微“倒字”是可以通过演唱技巧(如加装饰音)加以掩饰的,前提是对本地方言能够精准掌握。此外,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字正与否也应当以本剧种的方言为标准。业内出现“倒字”一词由来己久,可见广大从业人员对这一现象已有共识,冃前,仍有人对“倒字”现象过于包容,认为大量唱词需耍通过音乐来表现,出现个别“倒字”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由此可见,解

8、决“倒字”问题不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认识上有待提高。只要广大戏曲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倒字”现象的危害性,相信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参考文献:[1]李首明.论方言与地方戏音乐的互动关系[J].中国音乐学,2007(4).[2]朱莎莉,沈海宁.湖北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新视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