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ID:27915038

大小:58.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第4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语文教科书是一个美的宝库。教师们肩负着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力的培育责任,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美育更有不可推托的责任,因为我们手里,握着打开美的宝库的钥匙。那么,美从何处寻?语文教师如何展开美育工作?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面对着几本看似简单的语文书本,需要的就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新教材包罗万象,除了文学本身,还涵盖数、理、化、史、地、生等内容,更涉及音乐、戏剧、绘画、建筑等方方面面知识,当我们擦亮眼睛敞开心灵面对她的时候,将会深感美不胜收!一、挖掘教材中的美中国文学传统讲究“文以载道”,一页页翻开语文

2、书本,不就有人类所主张的精神体现吗?李哲厚说过“在文学艺术中,人性才表现出它美的魅力。”其实,古今中外,从人到动物,语文所收的文章尽量全面展现美的魅力。邓稼先一心为国为民的精神和朴实而又伟大的人格力量不足以打动你的心吗?鲁滨逊战胜困难跨越生死的勇气与智慧不足以让你佩服吗?《夸父逐日》夸父荡气回肠的英勇,《最后一课》平民百姓在国家危急时刻迸发出来的爱国力量,《芦花荡》中勇敢老头子的热血柔情,《斑羚飞渡》老斑羚在危难面前自我牺牲的勇气与团队精神多么壮美的精神!再看那《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步》《背影》的亲人情深,《藤野先生》亦师亦友的跨

3、国界感情,《珍珠鸟》人类与动物的和谐亲密曲曲动人心弦的情感之歌。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存在,文学当然永远会有关于自然美的话题。《化石吟》、《恐龙无处不在》让我们惊叹于宇宙的神奇;《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大自然的语言》、《春》引领我们走向美妙的世界,感受四季的交替,顿悟生命真谛;《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归园田居》展现山水田园的灵气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诸多入选诗文展现或清朗或奇伟或耀艳或雅致的的大自然风物,“举首处处好景观”啊!再仔细挖掘,课文还涉及了建筑美学、音乐美学、戏剧美学、社会美学等等、等等。《云南的歌会》

4、、《故乡》、《春酒》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给人新奇的感受;《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核舟记》有人类高超技艺的描绘,油然而生巧夺天工的惊叹;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可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观舞记__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也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舞姿。如此种种,我们可以从语文书本中挖掘的美确是数不胜数。二、感受语文文本中的美发现美是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便进入对美的感受阶段。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教师和学生假如能有这样细致深入的感情,什么样的美不能被发现和感受?即使是废墟,

5、象园明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它凝聚了深沉悲壮的历史文化美感。要展开语文美育工作,首先应该是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通悟,假若教师囫囵吞枣式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切美将被扼杀或减弱,更不用提引导学生享受这美的世界。美学界名师李哲厚将审美形态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时也可从这几方面下手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鼻、心等各种感官,让美陶冶和锻炼学生的心灵,反过来修养和锻炼心又为进一步发现和体验美作好准备。象《安塞腰鼓》热情澎湃震天撼地的鼓声,教师也可先行找寻音像材料,让学生有直接的听觉感受。再如《三峡》,可以用的音像

6、材料更不在少数,学生在目睹祖国江山的壮丽奇伟之后,更能激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每篇课文都有可以利用的材料,主要是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培养学生自己搜索材料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应鼓励学生多些实践活动,获得更深刻的视、听觉感受。如《莲文化的魅力》《背起行囊走四方》这样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自感受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绿水青山、花香鸟语、日出日落、江海波涛、春柳、夏荷、秋枫、冬雪……样样都给人予耳目的感官愉快再渗入想象、理解与情感,学生便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良好的美感。三、在语文教学中培育美耳目审美是生理愉悦

7、,人们还可走向内在心灵,产生心理审美愉悦。这是一种更复杂、更丰富的审美形态。简言之,便是需要从课文中感受和挖掘表现人的愿望、情感、意念进行审美、进行判断,当我们与作品的内容产生共鸣时,便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作品中包含从乡愁到爱国,从感怀到咏史,从友情到伦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动人心魄的生命哀伤,催人落泪的美好情感,都是对人们心思意向的培育,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些内容,便能提高学生的心灵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趣味、观念、理想),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气质。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多举些相近的例子,最好是学

8、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更助于他们心灵的成熟。如《童趣》展现平常而又奇特的生活情趣,授课时向学生介绍自己幼年时的趣事,并让学生回想童年往事,学生马上精神抖擞,七嘴八舌提起童年有趣之事,往往生活的情趣、对生命的热爱也就此被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