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

ID:24604360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_第4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的美育教学论文..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的美育功能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它是凭借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的,是以语文为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学习和理解语文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美育功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皆有美。桂林山水..,美在“江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杭州西湖,美在“浓妆淡抹总相宜”;泰山之美,美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遗憾的是不少人不能很好的感受美、鉴赏美,更不用说创造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

2、,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美的海洋,其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它给人以美感。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中得到心灵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提升审美的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其独特的功效,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纵观初中现行语文教材入选篇目,它们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能作为美育教材的俯拾皆是,美不胜收。例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

3、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如同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文中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70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勃勃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4、—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象这样的文章清新淡雅,相信能够拔动学生的心弦,产生美的共鸣。又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写:济南城“……暖和舒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整个济南城上下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象这种形象的比喻,人格化的描写,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读后一定会给人以“人在画中游

5、”的感觉。至于语文课本的古代诗词,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美,又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气势美;也不乏“春茧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二的柔情美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这些优美的诗词,因其意境深邃,内涵隽永,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美不胜收。它们更是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好例子。当然,语文教材中所蕴藏的美远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均蕴含着美的因素:诗歌、散文在于一种音韵的和谐美,结构的精巧美,意境的典雅美等;记叙文(小说)在形式上表现出的是语言的流畅美,内容上揭示的是人性之美;说明文体

6、现的是科学美、思辨美、劳动之美;议论文在于一种逻辑的严谨美等。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美的因素,实施美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个途径来进行:一、“美式”导语,激发兴趣所谓“美式”导语,即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激发赏美的热情。请看湖北省黄冈市陈建军老师在教学《春》时的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让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去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吧!”这段导语

7、,语言生动,词汇丰富,色彩鲜明,句式长短结合,一下子就撩拨起学生的赏美欲望,激发阅读《春》的热情。二、重视情读,以情感人对课文的读,应是情读,即带着感情来读,做到读人如见其人,读声如闻其声,读景如临其景,读事使人感到历历在目。在教《安塞腰鼓》时,我采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两个声部朗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情读的作用。教师忘我放怀的范读,用激情深深感染了学生,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男女分声朗读,读出了此起彼伏的交错感;师生合作朗读,读出了欢快跃动的节奏;学生反复的齐读,读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